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书是圆梦的金钥匙

              ①有“中国服装之都”美称的江苏常熟, 一些小作坊存在雇佣童工现象,经媒体曝光后,引发广大网友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谴责。据悉,这些未满16周岁、本应该坐在教 室里接受教育的孩子,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并非因为家里贫困上不起学,而是觉得读书无用,“出来打工既能赚钱,又可以被村里的 同龄人‘羡慕’。”因此,“尽管很累,但出来就 不想回去了。”读着这则消息,我心里如打翻 了五味瓶。

              ②如果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未必正确,“读书无用”的认识,无疑是十分错误的。诚然,读书不能立竿见影一夜 暴富。但是,读书有累积效应,关乎人生圆梦。做梦,是人脑的一种想象活动。凡是常人,难免有梦。央视有一则公益广告说得 好:“向上因为有梦,成长因为有你!”只是,不论什么人,欲使好梦成真,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与人生圆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③读书是圆梦的金钥匙。人生圆梦,既要凭实力奋斗,更要靠智慧拼搏。反之,只能事与愿违、徒有美梦。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既希望美梦早圆,又不愿意刻苦读书。观察发现,当今中国,地不分东南西北,人不分 男女老少,业余时间主动把自己“关”起来,平心静气地读一些书的人,为数不多。这实 在可叹。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要我说,知识经济时代,自觉读书、坚持读书的人,就好比拿到了圆梦的一把金钥匙。

              ④读书能积聚圆梦的正能量。善于读书,如同点燃火炬。“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毛泽东早期的人生梦。后来在回忆青少年时代酷爱读书的情景时,毛泽东曾形象地说:那时进了图书馆,就像饿牛闯进了菜园子,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的确,为读书,他借遍了韶山冲所有有书人家里的书,还觉得不够过瘾;为读书,他曾用被单遮住卧室的窗户,夜读到黎明时分。历史证明,正是博览群书,为毛泽东奠定了铸就辉煌梦想的坚实基础。

              ⑤读书能提高圆梦的成功率。圆梦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可以这样说,喜欢读书、热爱读书的人,未必能够圆梦;但不读书的人,肯定美梦难圆。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人读书的多少,决定着个人修养的好坏与素质的高低。而一个修养不好、素质不高的人,纵有 三头六臂,肯定好梦难以成真。只有酷爱读书、发奋读书的人,成功的希望才会大一点,圆梦的概率必然高一些。

              ⑥古往今来,读书历来被视为修身之术、成功之要。北宋著名理学家游酢,一生勤学不倦,花甲之年还特意写下《诲子》一诗:“三 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其三传弟子朱熹,干脆把读书与家业联系在一起,认定“读书起家之本”。 

              ⑦时代不同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很多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成为某个领域的状元,回报社会、感恩他人。这无疑是个“好梦”。只是应当明白,不论是想圆状元梦,抑或是圆人生梦,都得坚持勤读书、自觉多读书、学会善读书。

              (1)请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2)第段加下划线的词语是如何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

              的确,为读书,他借遍了韶山冲所有有书人家里的书,还觉得不够过瘾;为读书,他曾用被单遮住卧室的窗户,夜读到黎明时分。

              (3)结合选文第段内容,试举例分析其采用的论证方法,及论证了什么道理?。

            • 2.

              自我雕琢

              ①在我看过的众多雕塑里,唯漳浦天福石雕园的名为“自我雕琢”的石雕长久地占据着我的心。这座石雕造型为一位体格健壮的青年,为了让自己能够拥有完美的形体,正在用手中紧握的铁锤、铁凿,不断地自我雕琢,伫立在石雕前,我想,每一位观赏者都会像我一样,被它深刻的寓意深深地震撼。

              ②石雕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回顾历史,纵观世相,大凡成功人士都是经过自我雕琢,攻坚克难,一步步走入成功殿堂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十年临池学书,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著名画家徐悲鸿数十载潜心钻研,才终获“艺术大师”的美誉;最美舞者邰丽华坚定执著地追求,才有精美灵动的《千手观音》的演绎。他们成功的关键都不在于起点有多高,而是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拥有了自我雕琢的精神。

              ③那么如何做到自我雕琢,日臻完善,直至成功呢?

              ④自我雕琢需要静心。俗话说:“心静乾坤大。”唯静才得以修心,唯静才得以致远。《大学》中“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也是告诉我们只有沉着淡定,静心修为,才能终有所得的道理。否则,就会出现古人所说的“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神不凝则万事难成”的结果。

              ⑤自我雕琢需要恒心。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它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内心丰盈的过程,是心灵纯化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只有贯之以恒心,方得始终,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才有《本草纲目》的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有抱定上下求索的恒心才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⑥自我雕琢需要方法。这方法不只在于外塑形象,更在于内强素质。内外兼修,方达完美。要给自己的知识增加厚度,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才可以在竞争中纵横驰骋;要给自己的思想增加高度,高瞻远瞩,视野开阔,才足以抵御各种名利的诱惑;要给自己的心灵增加纯度,豁达乐观,感恩相伴,才能够以宠辱不惊的心态体味曼妙人生。

              ⑦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为父亲看守木桶,他把所有的木桶都擦干摆齐,然而却别一阵风吹弄脏。小男孩委屈地抱怨风,父亲告诉他:“孩子,我们改变不了风,却可以改变木桶。”男孩豁然开朗,他挑来水,倒进木桶里,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木桶被风吹倒过。其实,小男孩是在用另一种方法进行自我雕琢!

              ⑧当今社会,喧嚣与浮躁充斥,欲望与诱惑并存,这些又何尝不是吹倒木桶的“风“?要想让自己的木桶长立不倒,就要通过给自己的木桶加重来雕琢自己,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1)阅读选文,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为选文第⑤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选文一定会引发你许多思考,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生活中哪一种“风“最有可能将你刮倒,你又应该如何应对?

            • 3.

              用走心的社交消解孤独感

              ①一个朋友很快要被派往国外,虽不是第一次,却在话语间流露出不少“孤独感”。在异国他乡,远离了熟悉的人和事,会过得好吗?这个问题确实考验人,尤其是对事业上升期的年轻人来说,需要对抗的恐怕还是那份孤独。

              ②孤独虽无法准确定义,却是现代人逃不了的一种情绪。19世纪,作家爱伦·坡在《人群中的人》中描述了现代人孤独的处境,主人公通过不断追逐人群来寻找安慰。很多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遇到不痛快,想找人倾诉,翻开通讯录,猛然发现“没人可打”。引致孤独的众多因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社会关系黏度和社会信任度的降低。

              ③“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传统社会结构相比,现代人面对的世界发生了变化,社会交往的模式也大不相同。以前,人们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视角认知世界,个人的事更多的是家庭的事、家族的事。而现代人以“我就是我,你就是你”的姿态立身世界,原子化的个体让合作局限于事务范围内,其余的事变成了“井水不犯河水”。因为与他人无关,所以个人的处境、心境需要一个人自我消化或小家庭内部消解。

              ④听朋友讲过他在群租房中遇到的事,至今难忘。群租房里大多数是刚毕业来北京打拼的年轻人,彼此不认识,即便是同屋室友,往往早出晚归,各自忙工作,极少交流。其中一个室友的言行逐渐变得奇怪,从寡言到不言再到对着墙壁自言自语,所有人意识到可能“出问题”了。朋友事后说,如果平时交流多一些、帮衬多一些、信任多一些,或许事不至此。当然,凡事没有“如果”,这只是孤独引发的极端个案,却给人强烈的警示。

              ⑤抵抗孤独注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一个重要方向是走进社会关系、融入人际交往、增强社会信任。毕竟,单个人处在自适应状态未必有孤独感,如果想被聆听,却无人应答、无人可信,才真正会被孤独包围。2000年,有位艺术家进行了一次行为试验。他在深圳的街头放了一个灯箱,写着“想你,请与我联系”,后附电话号码,试图在繁忙大都市里寻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吸引了数百个陌生人打来电话。实际上,纾解孤独情绪需要渠道和窗口,更需要可感、可触、可及的人群交往,从而在增强信任中传递情感需求。

              ⑥社交网络打破了互联互通的障碍,让沟通变得更容易,但倘若只是建立在虚拟身份的基础上,热闹也就还是“一群人的孤单”。如果现实中缺乏高质量、有价值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互信,纵使想投身虚拟世界,也难以填补内心空白。提高现实生活中人际往来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必要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否则,回家团聚还各自抱着手机,再亲的人也被冷落一旁。我们处在社会网络中,也在不停地发行着“社交货币”,只有走心的社交才能让情感在场,也只有扎实的社交才会让关系升值。

              ⑦创作完《百年孤独》,马尔克斯这样解释孤独:一种爱的能力的缺失。社会就像一部大书,每个人是其中一页,但不能“不容许被阅读”。在人群中,只有打破坚壳、带着渴望、努力追逐的人才能收获温暖,而每一步追求又何尝不是闪耀着人类摆脱孤独的人性光辉?


              (1) 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 孤独是现代人逃不了的一种情绪,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摆脱孤独?



              (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 联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对“孤独”的认识。

              (1)知名公司董事长汪潮涌说过,成功的人永远是孤独的,因为在迈向成功的路上,有太多的压力和责任需要默默地独自承担,即使再多的鲜花和掌声也难以驱除心底的那份孤寂感。

              (2)希拉里不断告诉自己只有忍受孤独才能最终成功。她通过保持内心平衡,回避朋友们闲聊的游戏,耳濡目染学者的学习方法,学会忍受孤独,从而取得了丰硕成果。

            • 4.

              ①近期,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①意外走红,圈粉无数,还以超5亿元的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这一冷门题材的影片,何以“口碑与票房齐飞”?

              ②在电影市场里,并不缺乏发现好电影的眼睛。这些年,从《大圣归来》到《夏洛特烦恼》,从《釜山行》到如今的《摔跤吧!爸爸》,其高票房都是靠好口碑。“剧情不够,明星来凑”或“票房要想好,特效不能少”的套路,并不能征服日渐挑剔的中国观众。

              ③追求口碑,并不意味着对观众的讨好和迎合,而要以饱满的细节叩开观众的心门。随着《摔跤吧!爸爸》的热映,一个关于幕后花絮的视频也在网上热传。为了还原不同年龄的父亲形象,饰演“爸爸”的演员阿米尔·汗拒绝穿脂肪假体衣,选择先增肥54斤,再在5个月内像皮球泄气一样瘦回去;“姐姐”强忍一周六天专业训练带来的疼痛,只因怕被人说“不够强大来演摔跤手”;“妹妹”为了一分钟不到的镜头,也跟着训练了9个月……正是演员从头到尾的用心,才让电影里的每一场对决,都像真实的比赛,扣人心弦;也正因为影片真实到饱含“烟火气”,才能以温情、成长、梦想等引起朴素的共鸣。

              ④用心的电影既能收获观众的掌声,也会引发思考。这部片子不但关注女性权益,直击印度重男轻女的现实问题。而且,“把成长路上那些被忽略的角落拍出来了”,触动了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反思:爱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怎么给孩子面对世界的勇气?子女又该如何才能读懂父爱这部“震撼心灵的巨著”?正是对社会痛点的关注和思考,这部作品才得以打动无数观众。

              ⑤一言以蔽之,好电影总会与人心相遇,这也是对中国电影的一个启示。

                                                                                                      (选自《 人民日报 》,有删改。)

              【注】①电影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的故事。

              (1) 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 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概括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怎样才能拍出与人心相遇的好电影?《摔跤吧!爸爸》给了我们深刻启示,请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一一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别人耻笑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的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


              (1) 该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请将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叙写完整。

              (3)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 文中“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而“叶嘉莹”是适应环境的典型,请你从中外名人或名著中再举一个能适应环境的典型事例。

              (5)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你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

            • 6.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文章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 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4) 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

            • 7.

              “寒门再难出贵子”吗

              ①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例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③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④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⑤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1) 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门再难出贵子。
              B.寒门贵子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C.寒门青年成功的方式多元。

              D.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 8.

              “跑得快”不如“跑得久”

              俞敏洪

              同济大学的同学们, 晚上好!

              ①没想到把我如此“高大”的形象放在大屏幕上, 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非常失望. 实际上, 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普通的, 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 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跟我们未来的幸福和成功其实没有多大的联系. 比如, 有人认为相貌、 学历、 成绩、 家庭背景跟未来的成功会有很多的联系, 但大部分基本无关, 比如说相貌: 如果说一个人的相貌和成功有关, 那就不会有马云和阿里巴巴、 淘宝网、 支付宝

            • 9.

              成功的秘诀

              ①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②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万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失意后,用全部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的阿宝、“大衣哥”、“草帽姐”勇敢地登上了央视舞台,借助星光大道这一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必胜的信念为人插上了飞向成功之巅的翅膀。

              ③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三十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为他人雪中送炭,在他的感召下,雷锋精神在大江南北薪尽火传,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巍然的丰碑。所以,若想成功就得坚忍执着,就要忠于自己的梦想。

              ④历史上无数成功的事例和经验证明了自信之于成功的重要,然而,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前秦苻坚,过于自信,刚愎自用,导致八十万大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他自己也身中流箭,仓皇逃回北方。骄傲自满,毫无自知之明,怎能不吞下失败的苦果?真正的自信,应当建立在对自己、对他人、对时势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

              ⑤青年朋友,愿你选定目标,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地去奋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原文有改动)

              (1) 19.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1.请为选文第②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2.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在“无纸时代”,读纸质书

              祝 勇

              ①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手机阅读者却在增加。对此,写书的人感受最深,因为书的发行数早已不复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壮观。对于一位写作者呕心沥血的文字,人们已经无暇顾及,这将写作者推向前所未有的尴尬位置,高纯度的文本也日益变成写作者的“独语”。

              ②书这个词,原本是指一本具体的书,就是《尚书》——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集,后来意义变宽,指所有的著作。生活要人们去挣扎、奋斗,因此,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高浓缩的书房,在见缝插针的地铁里读一读手机上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抚慰。现在手机上的书算不算书,我不知道。假若让我决断,我认为手机上的书不叫书,只有纸质书才是书。我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同时担忧手机阅读的轻浅化和碎片化。我相信载体的变迁,必定带来内容的变化。当年我们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铜、竹简、布帛、纸页上不断转移,与之伴随的必定是语言和内容的变化。比如青铜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简的,所记内容也一定是国家大事,所谓“祀”与“戎”,也就是祭祀和战争。当文字转移到纸页上,化作诗词、书札、文章,书写才自由自在,才成为一种均等的权利,抒情、议论也才成为可能,并蔓延出灿烂的文学史,有了我们浩大、辉煌的纸上文明,像王羲之《兰亭序》、李白《上阳台帖》、苏轼《寒食帖》,还有9亿字的《四库全书》。

              ③当书从纸页转移到电子屏幕上,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外壳,而是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网络呼唤点击量,因此造就了“标题党”,而一些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显然是不适合手机阅读的。手机的书库中当然也可以下载各类经典,但有谁会在手机上读黑格尔、韦伯、陈寅恪、钱锺书?

              ④有人说,纸的时代已然过去,就像甲骨时代、青铜时代终将过去一样。但我仍顽固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⑤文字需要阅读,文化则需要抚摸、感受、相融。我们的文字,从来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碰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显示屏,更应该是温润的纸页——那是我们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从自然中来,带着生命的气息,牵动着汉字的呼吸筋脉,与我们的生命血乳交融。

              ⑥“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都依托纸而存在。书的艺术,实际就是纸的艺术。抽去一张纸,美就会被抽空,文化也会被肢解。

              ⑦当然,我们还没有到悲观的时候。我们看到,书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在各大城市不断进驻黄金地段。像诚品、言几又、方所、西西弗这些品位高尚的书店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书店的老印象,让阅读和选购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舒适,在书店里翻书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最近为拙著《故宫的隐秘角落》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我惊讶地发现,来聆听我回溯历史、讲述故宫的,居然多是年轻读者——在电子时代长大的一代,对阅读,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竟然有着天然的好感。

              ⑧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为这样的阅读,让我们的思想沉静、深入,体验文明的纯美与辉煌。这样的阅读是可贵的,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4月24日]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作者看来,手机阅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为什么坚定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