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议论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要下笨功夫    ①安静的时候,我经常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学有所成,而有的人终其一生却碌碌无为,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想来想去,我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得出一个结论,成功没有秘诀,要想成功,就要下一番笨功夫。
                  ②我自己喜欢太极拳,曾经的理想,是要当太极拳的一代宗师。可是,眼看着已经年过四十,别说一代宗师,就是打太极拳的粗浅功夫都没有练到身上,原因是什么呢?
                  ③是师傅不明吗?结论当然是否定的。我的老师是一代明师,老师对太极拳的认识极其深刻,太极拳的功夫已登峰造极。
                  ④是自己天资不够吗?我想也是不对的。我自小就有神童之称。小学,我的成绩一直第一。在升初中的时候,我是全乡唯一考上县一中的学生,并且考了全县第23名的好成绩。三年的初中考试,我最差的一次成绩还在排在了全班的第七名。中考的时候,自己又是全县唯一考上部属中专的学生。所以,如果说自己天资不够,我看是也不对的。
                  ⑤是没有时间练习吗?现在想来,自从认识老师以后,自己并非没有时间练习。工作之余,时间全是自己的。所以,并不是没有练拳的时间。
                  ⑥古人说过: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若要人前显贵,就要人后受罪”。老师也曾告诉我,持之以恒不冷热,上乘功夫自然得。想来想去,自己之所以学拳十年而无成,并非老师不明,也非自己天资不够,更不是没有时间,根本的问题,就是自己没有把笨功夫下到。
                  ⑦前几日,我看了美国作家葛拉威尔写的一本书--《异数》.葛拉威尔在书中讲了一个道理: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按此计算,如果每天工作四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十年。如果想缩短成功的年数,就要增加每天的时间。如果减少了每天的时间,就会增加成功的年数。
                  ⑧功夫之所以称之为功夫,就是需要下够功夫。下够了笨功夫,才会有真功夫。有了真功夫,也就有了我们所说的成功。
              (1)本文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2)本文主要运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试分析一下它的作用。
            • 2. 《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    ①智能手机和电脑让用户可采用拼音输入法,然后从列出的选项中挑出正确的字。结果呢?提笔忘字成了普遍现象。汉字书写与传承问题,甚至引发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近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便以《当中国孩子忘记如何书写时》为题,对此给予了报道。
                  ②国外媒体对中国汉字书写的报道,关注的只是现象本身,而我们关注的,却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在手机和电脑日益普及的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这一问题其实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类似《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等看上去应该没有什么收视率的电视节目一经推出,马上掀起了收视高潮。
                  ③这些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对传承汉字书写和弘扬汉字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电视节目毕竟不能完全代表现实生活,在奖金和大赛名次的刺激之下,电视节目上的激烈角逐与精彩表现,并不能掩盖汉字在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中书写的式微。
                  ④汉字既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丰富无比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象形文字来说,汉字每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都包含着文化、文明与历史。所以传承汉字,也就是在传承文化、文明与历史。而要想完成这种传承,则主要须通过书写的方式,因为只有在一笔一画勾勒这个汉字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深切体悟出蕴含其中的文化与文明。
                  ⑤而现在各种智能输入法唯一的追求就是速度和效率,其代价则是剥夺了我们在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过程中品味的机会,自然也就谈不上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这才是汉字书写之所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原因。
                  ⑥有人也许会说,汉字书写式微的真正原因在于它“没用了”。问题果真如此吗?即便你可以打印公文、报告,但是一张手写的便条、留言,必定能够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让人觉得你更加真诚与友善。更别说一封手写家书给远方亲人所带来的温暖与慰藉,是任何打印字体都无法替代的。即便从功利的角度看,当别人的求职信都千篇一律用打印稿,而只有你用或遒劲或娟秀漂亮书法来书写,它必然能够更加打动人心。
                  ⑦这么说,并不是要人们放弃电脑和打印机,而只是想告诉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拿起笔来,写下一段文字,其实是件很美好,很“走心”的事情。
              (1)针对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现象,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
              (2)文中的第④⑤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自身实际,你觉得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至少写出两种方法)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难得淡定    ①苏轼有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②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③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④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⑤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⑥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⑦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
              (3)作者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4)文章第④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
                  ①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②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其实“天”与“地”就是自然的“水土”。这“水土”给了我们生存的凭靠。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天空、高山、河流、原野,我们从何处获的光雨、木料、饮水、粮食,人怎么去生活?这“水土”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天空被雾霾笼罩,如果我们的高山从地底被掏空,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废水污染,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荒芜,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③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乖戾,人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④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是诚信;第二是善良;第三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能。
                  ⑤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必须与社会的其他人成员联系。成员间的诚信是构建社会大厦的黏合剂,没有了它,社会就会瓦解,大厦就会坍塌。有了它,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我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上医院不会收到“大处方”,社会各种矛盾会大量减少,社会就变得和谐,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人们就会被养育成大写的人。
                  ⑥任何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作恶之人,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这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得到救助的人会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日后就能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善良养成了,我们的言行也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⑦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想做的事最终做成。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一方面固然依赖个体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依赖社会给予必要的帮助,换句话就是,一个人有了某种才华,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使他可以及时展示自己。社会这样做了,人们的上进心才会被激发,我们的社会才有了持久前行的推力。
                  ⑧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个体力量,二是社会力量。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社会有足够的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才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2)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
              (3)文章第④段与⑤⑥⑦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 5. 阅读乌尔法特的《生活》,完成下题。
                  ①同是一条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喝它。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
                  ②水,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
                  ③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最知道水的滋味的人。
                  ④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⑤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⑥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样需要水。
                  ⑦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渴是什么滋味,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 6.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放低自己    ①春节联欢晚会后,宋丹丹谈了对她的老搭档赵本山的印象。她认为,赵本山“是一个能放低自己的人”。
                  ②放低自己,就是通常所说的低调做人,就是不张扬、不炫耀、不卖弄,不随意抬高自己的价值,不像有些人那样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放低自己,是个心态问题,也是对自己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估量问题。自觉非同一般、高人一等,便会放不下架子,也夹不住尾巴。只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常人,与别人没什么两样,才会与人平等、看人平视、待人平和。
                  ③放低自己的方法有很多。赵本山放低自己的方法,是在痛苦的时候,遇到想不开的事情的时候,就回农村老家看看。当他看到很多同龄老乡显得比自己苍老,想到自己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文艺工作者能有今天,还有什么不知足,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④航天英雄聂海胜更是如此。飞天成功归来后,本来为人一贯低调的他在鲜花与掌声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像从前一样依然把自己看做鄂北岗地出来的贫苦孩子,依然保持着农民子弟的淳朴与低调。他不仅严于律己,还要求家人一起保持低调,将社会各界捐赠的所有现金及日常生活用品转赠给小学校和福利院,全家人一如既往地过平常人的生活。
                  ⑤战斗英雄丁晓兵有一个习惯,就是常到烈士陵园看看。一想起长眠于烈士陵园里的战友、先烈,就会找到怎样做人、怎样当官的答案。正因为这个习惯,使他能够一直以平常心做平常人,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
                  ⑥事实无数次地证明:低调做人与潜心做事是成正比的。钱钟书一生埋头于创作与研究,很少参加什么社会活动,应酬性的活动中基本上找不到他的身影。或许正是由于这种生活态度,使他能够专心在书海里畅游,从而写出《围城》、《管锥篇》、《谈艺录》等极为优秀的作品。放低自己,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⑦放低自己,会不会真的使自己变矮?当然不会。放低不是降低,更不是贬低。相反,低调做人、潜心做事的人不但不会降低他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反而会得到社会更广泛的承认和人们更普遍的尊重。因为,有一则谚语说得好:“口袋里装着麝香的人不会在街上大吵大嚷,因为他身后飘出的香味已经说明了一切。”
              (1)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为什么应该“放低自己”。
              (2)选文第 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底线是最重要的    ①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
                  ②一个人没有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有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
                  ③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
                  ④于是冲突迭起,舆论哗然。怎么会有这种事?怎么会这样?
                  ⑤奇怪并不奇怪,不奇怪才怪,因为突破的都是底线,比如“恻隐之心”,比如“敬畏之心”,比如“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些原本都是常识,却被丢到九霄云外。被严令禁止的“毒奶粉”,自然会重现江湖。
                  ⑥可见,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从这个角度说,底线就是生命线。
                  ⑦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存在物。
                  ⑧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自己才能生存;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能活得好。
                  ⑨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
                  ⑩其中,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是“法律底线”;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大家都共同遵守的,是“道德底线”;各行各业必须坚守的原则,是“行业底线”和“职业底线”。
                  ⑪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底线却旦夕不能缺失。因为底线是基础,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后一道防线。
                  ⑫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
                  ⑬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境界”和“底线”有何区别?两者对社会的作用有何不同?
              (3)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结合语境,在第⑤段划线处,再续写两个“常识”。
              (5)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 8.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①提到“特色”一次,就必然使我们想到“特别”“特殊”“与众不同”等词语。从艺术上有特色的作品,到生活中有特色的服饰、语言;从商业上有特色的产品,到管理上有特色的服务、教育等等。这些都会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有特色才会被认可,才会为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纵观古今,因自己的特色而受益,因受益而迈向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③著名画家郑板桥,其书法作品也很闻名,被称为“板桥体”,就是因为他的书法有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再出色,再逼真,恐怕也不会在书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④再如现在的餐饮行业,竞争很激烈,随时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据网上统计,业绩好、受顾客欢迎的,大多数是主题餐厅。有在一片黑暗中进食的餐厅,有在店内装饰上体现民族风格的餐厅,更有专门为白领女性提供免费营养减肥套餐的餐厅。这些餐厅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保持较好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的主管经营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顾客的需要。可见,没有特色的,大众化的东西,会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最终会泯灭得无声无息;只有有特色的、有独到之处的东西,才能慢慢走近人们的视野,才能被人们欣赏和接受,才能获得成功
                  ⑤其实,中国的崛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几届领导人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复兴之梦,使中国成为世界各国的“合作伙伴”。2010年11月9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来华访问,他在北大演讲时说:“现在在谈论世界经济时,不能不提到中国这个连续3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的国家,而且在谈论世界贸易时,也必须提到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如此令人骄傲的成就,不正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获得的吗?
                  ⑥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与众不同都是好的。特色是在正义基础上的一种担当,是尊重法律的一种信守,而不是“恃权”“恃钱”放旷的专横跋扈。河北大学的学生李启铭交通肇事后,不仅不承担责任,心里也没有丝毫的愧疚,而且竟然喊出了“我爸是李刚”的狂语。这种与众不同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恭维,这种所谓的“特色”是该被鄙弃的。
                  ⑦只要我们做的事能显示自己的特色,而且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又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让特色成为成功的催化剂,相信人生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会充满更多的乐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选文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③④⑤段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下面A、B两则材料能够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是哪一项?请简述理由。
              A.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为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B.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选择    项   理由是:    
              (5)本文提倡做人做事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但也有人认为可以在普通平凡中创造生命的价值。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分析。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①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可以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在灵魂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和卑俗作斗争,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②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③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像保尔柯察金、鲁宾逊、觉慧、觉民等等,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④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⑤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⑥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⑦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选文第①段中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2)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
              (4)仔细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5)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  雪》广为传诵。依据文意,用文中的某个观点简要分析这首词是如何激发读者心灵的正能量的?
            • 10. 阅读《成功的秘诀》,回答下列各题。
                  ①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②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失意后,用全部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的阿宝、“大衣哥”、“草帽姐”勇敢地登上了央视舞台,借助星光大道这一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必胜的信念为人插上了飞向成功之巅的翅膀。
                  ③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为他人雪中送炭。在他的感召下,雷锋精神在大江南北薪尽火传,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巍然的丰碑。所以,若想成功就得坚韧执着,就要忠于自己的梦想。
                  ④历史上无数成功的事例和经验证明了自信之于成功的重要,然而,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前秦苻坚,过于自信,刚愎自用,导致80万大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他自己也身中流箭,仓皇逃回北方。骄傲自满,毫无自知之明,怎能不吞下失败的苦果?真正的自信,应当建立在对自己、对他人、对时势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
                  ⑤青年朋友,愿你选定目标,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地去奋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原文有改动)(1)请写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选文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