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炉畔读书

                  ①每到冬天,就特别想念曾经的日子,雪花拥着北风,把村庄笼罩在一片苍茫中。屋里却很温暖,火炉在地中间旺旺地燃着,窗玻璃上的霜花已经融化,看得见外面飞舞的雪花。

                  ②放了寒假,在冰天雪地里疯玩够了的我们各自回家。夜幕低垂,我和姐姐会坐在炉边,看书,母亲则做针线活,外面飘着大雪,室内却盈盈如春。在摇曳这微黄的炉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三十年过去,早已在记忆中漫漶了书中的情节,可是彼时的那份感受,却一直温暖着,温暖着所有的岁月。从极动到极静的转换中,火炉和书是必不可少的。黑猫偶尔会来脚下取暖,柔软的触碰就像书中情节带来的感动,就像今天回忆往事的感受。

                  ③家里是很普通的火炉,就是砖搭的,也是很朴素的书,都是那个年代的,没有现在的书那么丰富那么浮华。午后,坐在小板凳上,火炉散发出来的热浪连绵不绝。手中的书,给炉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它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有时候会在炉下的灰堆里埋上土豆,便会有入心的香气氤氲。伙伴们找来,带着一身的雪气,他们围拢在炉畔暖着手脚。黑葡萄似的眼睛着清泉,有火光在跳跃。然后会问我看什么书,听我讲得有趣,便也抢过去翻上几页。于是先前的安静立刻被热闹取代,看够了,暖够了,说笑够了,便戴上棉帽和他们冲进外面的北风飞雪中。

              ④最喜欢夜里的时候,坐在炉边,偶尔停电,便点上一支蜡烛在不远处。烛光火光闪烁,交替在书页上变幻着浓淡深浅的色彩,于是那些句子那些情节也随之生动起来。夜细细且长,静得可以听见火焰舔着炉盖的声音,听见雪花落在窗户上的声音,听见书页在指间轻轻颤抖,听见自己的心跳像走向美好的足音。少年时读书的情怀就是如此,也许还不能从书中读出什么高深的人生道理,却已经从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人生的况味。

              ⑤记起在上小学时,冬天,教室中间便搭起一个大火炉,同学们从各家带来豆榨,整齐地码在后面的墙下。每天的清晨,男生们轮流早起来引燃炉火。不多久,教室里便传出郎朗的读书声,炉火把我们的脸印的通红。课间时,我们就团团围在炉边,大声说笑,或从豆榨堆里捡拾一些遗留的黄豆,放在炉盖上烘烤。温馨而无忧的时光,随着大炉而消散。火炉是我们独有的记忆,独有的幸福,感谢那段贫穷而充实的时光,给了我一生的温暖。

                  ⑥有时候会遥思古人炉畔读书,月影寒窗,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该会有直入人心的魅力。虽然已无复古人之风,可在属于我属于书的那些夜里,总会有一些心绪是与古人相通的吧。现在想来,那个时候,是在无事可做,没有电视,天又冷,只好多看书。而炉边,是极温暖的所在。庆幸那个简单的年代,那时家里竟有许多的藏书,才能让我在最初的成长里,虽然寒冷贫困,却浸润着温暖和书香。

                  ⑦现在的冬天,室内温暖如夏,处处皆可读书。而且书也极多,林林总总,罗列于书柜中。我的空闲时间也那么多,随时都可手不释卷。可是竟是再没了最初的心境,也许是因为没有了最初的情境。

              ⑧若是依然有一炉旺火等着我,依然有一本朴素的书等着我,那么,再冷的冬天,也都是生命里的珍爱。火炉旁的我,沧桑全化作感动,在一字一句间,在一呼一吸里,流淌着永远的热爱。


              (1) 

              阅读全文,文章写了在家里炉畔读书的三个情境,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请评析该句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2)黑葡萄似的眼睛着清泉,有火光在跳跃。(理解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3)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手中的书,给炉火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它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理解句子的含义)

              (2)夜细细且长,可以听见火焰舔着炉盖的声音,听见雪花轻扑窗子的声音,听见书页在指间轻轻颤抖,听见自己的心跳像走向美好的足音。(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 

              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5) 

              阅读最后一段文字,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的认识。


            • 2.

              此生惟愿长报国

              ——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经历了入秋以来最强寒流洗礼的北京,空气清冷,落叶遍地。

              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永留人间。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听到钱老逝世的消息,84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院士十分悲痛。“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和钱老1947年就认识了。”庄逢甘回忆说,那时他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当时我早就听到过钱学森的大名。”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 庄逢甘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1958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稿酬加上奖金,共计1.15万元。在一次亲自到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授课时,钱学森发现,许多听课学生家庭贫困,连必备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于是,这1.15万元被钱老悉数捐出,用于给力学系的学生买学习用具。

              在“万元户”还是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钱老已捐款上百万元。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中国内地),奖金也是100万港元。据他的秘书兼学术助手涂元季回忆,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代他写委托书,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在将奖金捐出时,钱老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钱老“不爱钱”,也不爱所谓的“名誉”“地位”和“待遇”——当年他毅然决然挥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等职,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名扬四海后,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任何顾问或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报刊上颂扬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为止”……

              “钱老这一辈子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涂元季说,比如他认为车是公家配给他工作用的,所以其他人谁也不能坐,包括他的爱人蒋英。

              “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钱学森在多个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1991年,他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然而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

              在涂元季记忆中,钱老一生就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1955年,钱老把自己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老师对他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钱老看到自己为中国人争了气,非常激动。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钱老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激动得睡不好觉。第三次是钱老得知中央组织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他的心情也十分激动。”

              也许,这三次激动时刻正是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热爱之情的独特表达。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钱老这么说着,也这么做着。

              涂元季说,钱老晚年不提过去的事情,不写回忆录,“他常说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1)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属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题目“此生惟愿长报国”是对钱老一生的高度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主题的?

              (3)仔细品读下列语句,从中你能感受到钱学森先生怎样的品格?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 3.

              读《海燕》回答问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高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剑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 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还写大海、狂风、乌云?

                                                                       

              (2) 文中狂风、乌云象征什么?大海象征什么?

                                                                         

              (3)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