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不知有花               
              张晓风
                     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绝不张扬,一旦花开,则铺天盖地,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
                    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忽然有个妇人行来, 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
                   “你们来找人?”
                   “我们--来看花。”
                   “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
                    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
                   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
                    “花?哪有花?”
                    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
                   “快看那落日!”
                    她安静垂眉道:
                    “天天都是这样的!”
                     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我自己一向是大惊小怪的。我是禁不得星之灿烂与花之暖香的人。我是来自城市的狂乱执迷之人,我没有办法“处美不惊”。唐人刘禹锡在友人家里见到一位绝色歌姬,对于友人能日日安然无恙地面对美人,不禁大感惊讶。他说:“司空见惯浑无事,断尽苏州刺史肠。”翻成白话就是:“我的朋友司空大人对美已经有了免疫能力了,而我却注定完蛋,这种美,是会把我置于死地的啊!”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大声地问我“花?哪有花?”的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妇人,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1)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叙述的两件事。
              ① ______       ② ______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对妇人作了肖像描写。此句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3)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4)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不知有花”含义的理解。
              (5)【甲】【乙】两个片段,都以“花”为描写对象,请从比较它们的点。
                   【甲】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绝不张扬,一旦花开,则铺天盖地,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柔和,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
              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张晓风《不知有花》)     【乙】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宗璞《紫藤萝瀑布》)相同点: ______
              不同点: ______ 。
            • 2.
              比较阅读下面A、B两个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A.风景秀丽的燕子矶,1937年12月13日,这里曾堆积过超过5000万的尸骸。
                  枪声炮声哭声喊声,被蹂躏的南京发出痛苦的悲号。极度恐怖的人们从大街小巷向北涌去,渴望着渡江避难,惊慌失措的市民,裤腰带上捆着金条的店老板,衣衫褴褛的苦力,还有不停地诅咒被丈夫抛弃的国民党军官的太太们,女人们脸上擦着乌黑乌黑的锅底灰,打扮得越丑陋越不被人注意越好。
                  燕子矶到了,可……天哪!难民被更大的恐惧笼罩了。江边上聚集着近10万黑压压的人群,伸长脖子向江北翘望,炮弹不时飞进人丛中,遍地都是死尸。
                  “老总们,行行好,让孩子先过去吧。”一个衣着华丽的少妇满脸泪痕求道。谁也没有听到她的话。一条船向岸边划来,人们“呼”地涌过去抢夺船只,她也毫不犹橡地跳入刺骨的江水中,几乎快摸到船舷了,突然右手被人用木桨狠狼地砸了一下,她尖叫一声沉入水里,许久才浮上来,她只好抱着已被江水呛得半死的孩子挣扎回江岸,期待着下一条船。
                  “日本鬼子!”不知是谁嘶喊了一声。
                  人群像炸了窝,四散逃去,他们惊呆了,山坡上早已站满端着刺刀凶神恶煞的日军。燕子矶上架着一排机关枪,黑洞洞的枪口指向聚集在一起的难民。一个日本军官狞笑着打了一个手势,随着“哒哒”的机枪声,子弹像雨点般向人群飞来。人们嘶哑地喊叫着,簇拥向江边直退到江中,被冰冷的江水吞没,岸边留下成片成片层层叠叠的尸体。
                  少妇中弹倒下了。母亲的鲜血溅到孩子的脸上,身上。“妈咪你醒醒,醒醒呀!”孩子拼命摇晃着母亲的手。她张张嘴,却说不出话来。鬼子走下山逐个检查尸体。一把明晃晃的刺刀穿过母亲心脏扎入孩子右肋,又一刀穿透母亲的腹部扎到孩子的下身……母亲死了,孩子被收尸工隐匿起来,侥幸存活,却留下终身残疾。
                  B. 普军的侧翼终于响起了枪击声。难道发生了遭遇战?只听见轻火器的声音!拿破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格鲁希终于来了!”他以为自己的侧翼现在已有了保护,于是集中了最后剩下的全部兵力,向威灵顿的主阵地再次发起攻击。这主阵地就是布鲁塞尔的门闩,必须将它摧毁,这主阵地就是欧洲的大门,必须将它冲破。
                  然而刚才那一阵枪声仅仅是一场误会。由于汉诺威兵团穿着别样的军装,前来的普军向汉诺威士兵开了枪。但这场误会的遭遇战很快就停止了。现在,普军的大批人马毫无阻挡地、浩浩荡荡地从树林里穿出来。--迎面而来的根本不是格鲁希率领的部队,而是布吕歇尔的普军。厄运就此降临了。这一消息飞快地在拿破仑的部队中传开。部队开始退却,但还有一定的秩序。而威灵顿却抓住这一关键时刻,骑着马,走到坚守住的山头前沿,脱下帽子,在头上向着退却的敌人挥动。他的士兵立刻明白了这一预示着胜利的手势。所有剩下的英军一下子全部跃身而起。向着溃退的敌人冲击。与此同时,普鲁士骑兵也从侧面向仓皇逃窜、疲于奔命的法军冲杀过去,只听得一片惊恐的尖叫声:“各自逃命吧!”仅仅几分钟的工夫,这支军威赫赫的部队变成了一股被人驱赶的抱头鼠窜、惊慌失措的人流。它卷走了一切,也卷走了拿破仑本人。策鞭追赶的骑兵对待这股迅速向后奔跑的人流,就像对待毫无抵抗、毫无感觉的流水,猛击猛打。在一片惊恐的混乱叫喊声中,他们轻而易举地捕获了拿破仑的御用马车和全军的贵重财物,俘虏了全部炮兵。只是由于黑夜的降临,才拯救了拿破仑的性命和自由。一直到半夜,满身污垢、头昏目眩的拿破仑才在一家低矮的乡村客店里,疲倦地躺坐在扶手软椅上,这时,他已不再是个皇帝了。他的帝国,他的皇朝、他的命运全完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怯懦毁坏了他这个最有胆识、最有远见的人物在二十年里所建立起来的全部英雄业绩。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个语段的主要内容
              (2)两个语段在写法上有怎样的共同点
              (3)同是战争,两个语段的作者所传达的情感全然不同,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品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她也毫不犹橡地跳入刺骨的江水中,几乎快摸到船舷了,突然右手被人用木桨狠狼地砸了一下,她尖叫一声沉入水里,许久才浮上来,她只好抱着已被江水呛得半死的孩子挣扎回江岸,期待着下一条船。”
                  ②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怯懦毁坏了他这个最有胆识、最有远见的人物在二十年里所建立起来的全部英雄业绩。
            • 3.
              请认真阅读文章《外婆和鞋》,完成问题。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阿蓉,你这双拖鞋太老爷了。”或者:“阿蓉,你该换拖鞋啦!”我总是微笑地回答:“还可以穿嘛,我很喜欢它。”
                  如果我的回答换来的是一个很不以为然的表情,我就会设法转变一个话题。如果对方还会对我善意地摇摇头,或者笑一笑,我就会忍不住要地诉他:“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它的原因吗?”
                  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
                  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边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那时外婆住在永和,很少上山来。但来的话就总会住上一两天,把我们好好地宠上一阵子再走。那天傍晚,她就是那样含笑地对我说:“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这一切,是那么温柔,但又是那么遥远、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认真阅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文章主要是通过哪件事来刻画外婆的?
              ②外婆去世后,“我”是用怎样的方式来纪念她的?
              (2)一双普通的拖鞋为什么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
              ②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扇子,一面看着我呢。
              (4)文章最后一句说“这一切,是那么温柔,但又是那么遥远、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