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史传仓颉造字,使天地动容,鬼神哭泣。文字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使我国成为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悠悠文明史。据《说文解字》记载,先祖造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法。请从造字的角度分析下列汉字分别属于哪类汉字,选择相应的造字法填在括号里,只填序号。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①刃—(   )     ②猫—(   )     ③鸟—(   )     ④休—(   )

            • 2.

                                                                             医 戒◇(明)李东阳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气渐薾①,形日就惫,有名医谓:“为瘵②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 ,则脾土必重伤。”先君子忧之。

                      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而解。”予怪问之,孙曰:“病在心火④,故得木而解。彼谓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盖是时予屡有妻及弟之丧⑤,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悉听其所为。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⑥。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向不此医之值⑦,而徒托诸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因录以自戒。(选自岳麓书社《李东阳集》)

              【注释】①薾(ěr):衰弱。②瘵(zhài):病。此处指脾病。③“春木”二句:中医以五行与五脏相配,脾属土,故称“脾土”。脾的功能在于运化水湿,春季水盛,将加重脾脏负担,故说“脾土必重伤” ④“心火”二句:心属火。中医五行与五时(春、长夏、夏、秋、冬)相配,春属木。木能生火,故有心病的人,至春季心火便得以散发,故说“得木而解”。⑤“是时”句:1474年,作者二十八岁,三弟李三川亡。次年,继室岳夫人(岳正之女)又卒。⑥差:同“瘥”(chài),病愈。⑦向:倘若,如果。值:遇。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病甚(        )                

              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       )

              ③予问之(      )                

              ④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       )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

              (4) 根据文章内容,用文章原句填写下表。

              医生

              诊断

              治疗方法

              疗效

              (名)医

              为痨也

              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

              老医孙景祥

                   

                   

                    

              (5) 文尾说“因录以自戒”,请说说作者“戒”的具体内涵。 (6) 文中的两个医生都依据五行做出了自己的诊断,请说说五行的具体内容。 (7) 文中的“我”有病能积极治疗,可名医扁鹊想帮帮蔡桓公治病却不能,请用一个成语说说蔡桓公有病不治的心态: ____________  
            • 3.

              山村夜色

              文/覃万谋

              (1)去年国庆节,我和妻子回老家看望80多岁的父母。因为建设沪渝高速的需要,老家的旧房被拆除,新建的房屋位于沪渝高速公路与318国道之间。

              (2)那天傍晚,月亮高挂。吃过晚饭后,我到门前的稻场上散步,看山村的夜色,听山风的歌声。

              (3)沪渝高速路上,从江苏、浙江、上海驶向四川、重庆的客货车辆,射出的灯光像一道晨霞,映红了山谷的两侧;四川、重庆驶向湖北、江苏、浙江等地的车辆,发出的灯光似夕阳挂在西边的山头,映红了周边的山寨;稻场的前方,山峰重叠,云雾缭绕,在月光和灯光的照耀下,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房前的小河,潺潺流水,在月光的折射下,发出道道波光;成熟的柿子,高高地挂在树上,像一个个小灯笼;屋后,两棵百年松柏,高大挺拔,仍焕发着勃勃生机。

              (4)父母的菜园子,就在房屋的后边。走进菜园,就如进了菜场。西红柿、辣椒,挂满枝头;爬满支架的四季豆,一层层,一排排,呈鱼鳞状;躺在地里的冬瓜、南瓜,一个个酣睡的样子,享受着晚风的滋润;大白菜,有的如球状,有的如荷花状,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里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这些,我感慨父母的辛勤,他们劳作一辈子,虽然辛苦,却感到充实、安逸、幸福。

              (5)随着社会的进步,山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在农村,我们吃的是玉米、红薯 ,现在吃的是大米、肉类;过去住的土坯房,现在住的是小洋楼;过去出门靠步行,现在出门坐汽车。山乡巨变,无法描述。

              (6)也是机遇和巧合,为了改变家乡面貌,身为国土人的我,也曾经为国家大道建设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虽然过程艰难,但却感到踏实。

              (7)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回屋躺在床上,激动的心情渐渐平静,在远处汽车、火车的笛鸣声、轰鸣声中,我不觉进入了梦乡。                              (摘自《湖北日报》)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第(2)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 请从第(4)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4) 说说第(4)段画下划线句子体现出怎样的表达效果。  (5) 【积累链接】山村夜色的美丽离不开月光的照耀,在月光的照耀下,自然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请写出李白《峨眉山月歌》中描写峨眉山的两句。
            •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rǎn,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伫立四望,又想坐下低yín一首绮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俊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渲rǎn(   )   低yín (    )   (   )丽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伫立”的意思是      。“勾勒”在文中的意思是         。

              (4)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换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lǚ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3分)

              在(       )      lǚ次(       )      惑(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芜杂”在文中的意思为                        。(2分)

              (4)诗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 6. 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愁苦与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与紧张多了,萧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与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了,一些zhēn言就会无处落脚。所以我们要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线的字注音。(3分)

                   局(    )     骄(    )     zhēn言(    )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文中“恭谨”的意思是        。(2 分)

              (4)划线句子运用了        修辞。(2分)

            • 7.

                 ①那一年,我十七,刚入中文系,刚买了这本古代第一部字典《尔雅》,立刻就被第一页第一行迷住了,我有点喜欢起文字学来了,真好,中国人最初的一本字典(想来也是世人的第一本字典),它的第一个字就是“初”。

                 ②初,裁衣之始也。”文字学的书上如此解释。

                 ③我又大为惊动,我当时已略有训练,知道每一个中国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图画,但这“初”字背后(   )是一幅画,(   )是长长的一幅卷轴。想来当年造字之人初造“初”字的时候,也是煞费苦心,这件事无形可绘,无状可求,如何才能追踪描摹?

                 ④他想起了某个女子的动作,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妻子,那样慎重地从纺织机上把布取下来,整整齐齐的一匹布,她手握剪刀,当窗而立,她屏息凝神,考虑从哪里下刀,阳光把她微微毛乱的鬓发渲染成一轮光圈。她用神秘而多变的眼光打量着那整匹布,仿佛在主持一项典礼。其实她努力要决定的只不过是究竟该先做一件孩子的小衫好呢?还是先裁自己的一幅裙子?一匹布,一如渐渐沉黑的黄昏,有一整夜的美可以预期——当然,也有可能是恶梦,但因为有可能成为恶梦,美梦就更值得去渴望——而在她思来想去的当际,窗外陆陆续续流溢而过的是初春的阳光,是雏鸟拿捏不稳的初鸣,是         ,是天空上一匹复一匹不知从哪一架纺织机里卷出的浮云……

                 ⑤那女子终于下定决心,一刀剪下去,脸上有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然。

                 ⑥“初”字,就是这样来的。

                 ⑦人生一世,亦如一匹辛苦织成的布,一刀下去,一切就都裁就了。

              ⑧整个宇宙的成灭,也可视为一次女子的裁衣啊!我爱上“初”这个字,并且提醒自己每天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1) 第①段作者为了引出“初”,一连用了好几个和“初”同义的词语,请你细心找一找,写出2个即可。 (2) 第③段漏掉了一组关联词,请根据文意考虑后填写出来。 (3) 品味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手剪刀,当窗而,她神,考虑从哪里刀……

              (4) 请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顺其思路,将第④段中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

              窗外陆陆续续流溢而过的是初春的阳光,是雏鸟拿捏不稳的初鸣,是                  

              (5) 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解释文中“初心”的含义。 (6) 文章为我们生动讲述了“初”这个词的来历,其实汉字中这样的会意字非常多,请从下列汉字中选一个,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它的来历。

                 选字:明   众   采   旦   休

              (7) 积累链接:作者在文末提醒自己“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生活中也有许多需要我们维护,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如友情。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友情”的两句古诗名句。
            • 8.

              云梦泽

                ①九八年长江大水,人们想起了云梦泽。

                ②大泽今安在?这个差不多已被人们遗忘的蓄洪所在,又成为众多有识之士议论的话题,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回眸和反思。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③我们从初唐孟浩然的诗中,多少能想象出云梦泽的面貌来:                                                                              

                ④孟浩然看到的云梦泽绝对不是今天的洞庭湖那般大小,而是要大得多。据史籍记载,先秦两汉所称云梦泽,大致包括今天湖南益阳、湘阴以北,湖北江陵、安陆以南、武汉市以西的广大地区,面积在5万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于半个江苏省。如今在安陆以南有云梦县,那里沃野阡陌,棉粮两丰,已寻觅不出水乡泽国的半点踪影。两汉迄今,不过两千年,水陆变迁之大,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如今仅存的大湖洞庭湖也不过区区2700平方公里,与5万之数相去何等之远!

                ⑤那个俯仰于天地之间,驰骋于自然之野,涵融万汇,泱泱无涯的云梦泽哪里去了呢? 

                ⑥答案是,它被淤积了,被堤堰围占了,更本质地说,是被人“吃”掉了!

                ⑦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繁衍膨胀和人类生产工具生产技能的发展,人与江湖抢占生存空间的斗争愈演愈烈。本属于大江大湖的地盘,逐步被人类役化为田园和村落。在江汉两湖之间,如今的所谓民垸都是原来的湖泊、湿地和河道,都是云梦泽的一部分。人们围堤圈地,筑屋耕种,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适度地科学地开发湖泊、湿地并非不可,但绝不可滥用、围剿,可憾我们走的是滥用、围剿的路。明清两代是这类民垸大发展的时期。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这类活动更是达到了高峰。一九四九年,洞庭湖湖区面积尚有4350平方公里,到了一九八四年就减到2691平方公里,浩浩八百里洞庭,现在只剩下300里!五十年代江汉湖群的湖泊为1066个,到九十年代初就减少为l82个。仅湖北监利县,就有大小民垸17个,其中的新洲管理区就整整占去了长江25公里宽的河道,使原先非常宽阔的长江水道变得异常狭窄。

                ⑧粗略计算,往古的云梦泽现在大约只剩下不到它原来面积的十分之一,它被切割,被围垦,只残留着洪湖、沉湖、三台湖等几个较大的湖泊,还有星星点点的水泊散布于两湖平原。真正的云梦泽已不复存在。

                ⑨历史上,长江的水患并不如黄河那么严重,就是因为它得益于腰上有那么大的“水囊”,起到了调节洪水的作用,不致于泛滥成灾。只是到了近代,长江的洪水才日趋成了人们的心头之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上游植被惨遭破坏,江河泥沙严重淤积等因素外,云梦泽的人为分割缩小也是祸根之一。

                ⑩据有关专家说,(  )九八年洪水大得惊人,(  )并没有超过一九五四年1023亿立方米的水量,然而它给长江中下游造成的水位压力,却比一九五四年要大得多,其原因就是五十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减少了380亿立方米的自然蓄洪调节能力。洪水无处藏身,就只好漫堤决口,夺路而走。

                ⑾这是自然的报复。“人不给水出路,水不给人活路”。一语中的。报复的目标。首先就是那些曾经夺走过水的地盘的民垸。九八年湖南、湖北被洪水冲跨的民垸就有100多处,200多万受灾群众几乎全是民垸造成的。其中围垦甚烈的监利县,17个民垸就有15个民垸进水。过去人把水从这里赶出去,今天水又把人从这里赶出来。这就是自然辩证法。

                ⑿所有的民垸、围子都是云梦泽的故地。云梦泽是上帝的创造。汇万溪千河的西川之水出三峡之后,高度突然降低,必须有一个大水盆来缓冲调节,否则就会如脱缰之马一路狂奔,溢出堤岸,造成灾害。即使如现在在两湖段加高加固堤岸,也会给下游造成压力,贻害皖吴。历史经验证明,人们因“开发”所得的利益,与全流域的整体利益相比较,未必是合算的。

                ⒀在“消化”洪水,保护众生方面,云梦泽作出过它历史性的贡献。今人唯一能替代它的作用的,就是修筑三峡大坝,建一个新的云梦泽。

              (1) 依据孟浩然的诗发挥想象,在第三段横线上描写出相应的景象。 (2) 第⑥节中“被淤积”“被堤堰围占”两个短语次序能不能更换?为什么? (3) 第⑦段中“民垸”的“垸”字读yuàn,请依据上下文诠释它的意思。 (4) 见第⑨段划线句,长江为什么需要腰上有个大“水囊”来调节洪水?请用本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5) 评析加下划线的词,按要求答题。

              九八年湖南、湖北被洪水冲跨的民垸就有100多处,200多万受灾群众几乎全是民垸造成的。(加下划线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6) 将恰当的并联词填到第10自然段的括号中

              (   )九八年洪水大得惊人,(   )并没超过一九五四年1023亿立方米的水量。

              (7) 请从说明方法的运用的角度对本文第④段画线文字做简要的分析。 (8) 第11自然段说“这就是自然辩证法”,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 9.

              把书读到寂静的程度

                                  潘永翔

              我为什么要读书呢?

              我想读书对于我以及所有像我一样想活得更好一些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就像吃饭和喝水一样必须。我读书的目的很自私,不是要把自己变得多么高尚,而是要使自己活得更明白、更好、更愉快一些。因此,我读一些我爱读的并能使我快乐的书。如果读书是为了改变什么什么,或者是为了贡献什么什么,我宁肯不读。否则累死我不说,我还读不下去。再则说,当你满怀热忱地为之苦读并立下大志的时候,回过头你会发现,你也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我有一个同学,上学的时候净到图书馆借一些大部头的某某人的思想类著作读,我一看就头疼。而这个同学却读得津津有味,并煞有介事地说:要研究人类思想的发展史,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我对他肃然起敬,但心里真的很同情他,也替他累。前几年听说他下海了,先是搞传销,后来从南方往北方倒腾一些化妆品之类的东西。不知道他是否还在研究人类发展史,是否推动历史车轮向前转动了几圈?

              所以,我读书是为了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是为了让自己寻到一种生活之外的快乐,为我喜欢的那些作家和喜欢的作品而读书。但是,我在读书的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这是我读书的副产品。

              我喜欢读书的原因之一是迷恋语言营造的迷宫以及由它产生的快感。这些靠语言搭建的迷宫就像英国乡间古老的城堡,神秘、豪华、宁静,带有一点点陈腐的诱人的气息。在这里可以圆你的白日梦,可以让你体会飞的感觉,让你在想象里飞翔。在几乎窒息的现实中有个空间让你自由飞翔,那诱惑当然无法抵抗。在城市日渐繁杂的喧嚣中,在沉重生活的缝隙中,我们躲在城市一角的小楼里,灰暗的灯光照耀着我们苍白的脸,我们颤抖着双手,捧起那些令我们激动无比的书,开始阅读。读那些具有精神重建价值的书籍。读艾略特的《荒原》,我为那些带有厮杀性质的句子拍案叫绝,艾略特带有神经质的幻想,就像雷雨一样,震撼着我孤寂的心灵。读卡夫卡的《城堡》,那种神秘而幽静的气氛一直笼罩在我的现实生活中。那若有若无的、虚实相间的故事让你觉得生活原本如此。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塔希提岛的那种对城市生活的背叛,对原始、古老、淳朴生活的缅怀,至今吸引着我。读海明威的《流动的圣节》,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海明威还原了的巴黎,一个充盈着饱满生趣和灵感的地方,一个不标榜浪漫却特别浪漫的地方。你可以随着海明威的笔,去拜访塞纳河、丁香园咖啡馆、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你还可以坐在露天公园里欣赏巴黎姑娘的魅力和浪漫。而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中“坏孩子”霍尔顿的体验与《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德里克兰德有异曲同工之妙,霍尔顿的麦田和塔希提岛都是幻想中的伊甸园,人类精神最后的理想归宿。

              城市中的疯狂、庸俗、浅薄、虚伪、欺骗以及贪婪、无度、绝情、噪声、污染、杀戮、抢劫让善良的人们望而生厌。久居城市之后,喧嚣的生活让人们向往书中那些安静、悠闲、轻松,充满人文精神的生活。手捧心仪已久的书籍,仔细地品位、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享受。在寂静中医治生活的创伤,在书中寻找精神的快慰,洗去生活带来的繁重,洗去心灵的灰尘,于寂静中体会人类思想的精髓。

              把书读到寂静的程度,在寂静中分享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在寂静中体会人生的滋味;把书读到心灵里,在人类共同的精神世界里,升华我们的思想,生活的快乐就在其中了。

                                              摘自《青春纪事》

              (1)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

                (1)拍案叫(  )  滔滔不(  )        

                 (2)望而生(  )   学而不(  )

              (2) 请仿照“读艾略特的《荒原》……读卡夫卡的《城堡》……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读海明威的《流动的圣节》……”这样的句式,至少写出你对所举例的这四部作品的独特阅读体会。答:                                                                                                                                 (3) 作者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他说自己这种目的很自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答:                                                                                                                                          (4) 作者提倡“把书读到寂静的程度”,你认为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谈谈你的体会。答:                                                                                                                                           (5) 你喜欢读书吗?你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把你的想法说给我们听听好吗?

              答:                                                                                                                                              

            • 10.

              ①“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②“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③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⑤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⑥“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⑦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⑧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1)   选文主要运用的刻画人物手段有什么?(  )
              A.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C.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D.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2) “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 (3) 第②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 (4) 第⑤段中“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5) 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 (6) 文中的老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