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韩愈《晚春》诗,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对这首诗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

              B.诗中的“杨花”是指杨树开的花,“榆荚”是指榆钱。这一句,表面看起来,是诗人对“杨花榆荚”的嘲笑,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赞许。

              C.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语言轻灵,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2)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 3.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1、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2、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3、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1)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出的画面。



              (2) 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4.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 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 6.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⑴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全诗以“寂寞将何言”作结,作者为什么感到“寂寞”,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这首元曲的前三句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渲染出了一种                                        的气氛,表现了一个漂泊人的                                         之情。
              (2)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8.

              山居秋暝①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③自可留。

              ①暝:日落,天色将晚。②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③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 9.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浑②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③低水槛④,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

              (2)“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北斋雨后①

                                                        【北宋】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 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②,留客临轩试越茶③。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 ① 此诗为作者熙宁七年(1074)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②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③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之茶。

              (1) 第二联通过双禽占竹、一蝶寻花的画面描写,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2) 结尾两句是点睛之笔,“多”“少”二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

              诗简要赏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