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蒹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意味隽永,充分表达了诗人执著而细腻的思想感情。
              B.《蒹葭》诗分三章,熔写景、抒情于一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情调。
              C.《蒹葭》“兴”的特点突出。“蒹葭”“秋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蒹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全诗不着一个“思”字,然而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喜悦。
            • 2.

            • 3.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每一联都有“望”字的意思,但由远望到近望的角度不同,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之匠心。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的意思是:天地钟情于泰山的神奇和秀美,山南山北,明暗不同。拟人和夸张手法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有意。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以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祈望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D.全诗格调高亢,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诗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 4.

              对《渔歌子》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渔歌子”是题目,这首词的语言通俗流畅,清新自然,具有民歌风味。
              B.“鳜鱼肥”表明这是垂钓的大好季节,“青箬笠,绿蓑衣”标示了渔父的身份。
              C.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自然景物,刻画了一位怡然自得的垂钓渔翁。
              D.这首词托物言志,借渔翁的生活表达自己摆脱官场羁绊后,热爱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 5.

              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A.‘渔歌子’是题目,这首词的语言通俗流畅,清新自然,具有民歌风味。
              B.“鳜鱼肥”表明这是垂钓的大好季节,“青箬笠,绿蓑衣”标示了渔父的身份。
              C.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自然景物,刻画了一位怡然自得的垂钓渔翁。
              D.这首词托物言志,借渔翁的生活表达自己摆脱官场羁绊后,热爱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 6. 选出对下列诗词赏析不当的一项(    )(3分)
              A.《江城子 密州出猎》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豪放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B.《渔家傲 秋思》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基调悲观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C.《望江南》这首词描写了女主人公梳洗打扮完毕,独自登上可以眺望江面的楼台,倚栏而盼的情景。用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是借以暗示思妇因失望而凝愁含恨。
              D.《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 7.

              下面对《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 8. 对本单元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牧的《山行》一诗向来以画面鲜明.词采清丽.思情悠远.风格俊爽为人所称道.
              B.《天净沙 秋思》的题目是“天净沙”,是一篇悲秋作品.
              C.《秋词(其一)》诗人以议论起笔,否定前人悲秋观念,表现出激越向上的诗情.
              D.《秋颂》触目皆是喜气洋洋的秋熟图景,句句洋溢着心满意足的欢乐之情,写出了不同于东方的秋之歌.
            • 9.

              (甲)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浪淘沙·岸柳可藏鸦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注释
              [1]岸柳可藏鸦:指已近暮春,浓密的柳条可以让野鸟筑巢。
              [2]咫尺:距离很近。钟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
              [3]乌纱:即乌纱帽,官帽。有时也为平民所服。
              [4]两鬓苍华:两鬓已有了白发。
            • 10.

              【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⑴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他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⑵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古时用这个方法庆祝胜利。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北伐,玄谟陈说北伐的策略,文帝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