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诗文名句默写。((1)至(7)题 选做4题,(8)(9)两题必做)(10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4)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子罕》)

              (6)子曰:“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7)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位于上海的中国商业飞机设计研发中心,并作了精彩演讲。他用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的诗句“                                                      ”,鼓励研究人员要坚定信心,不畏险阻,积极进取,力争早日制造出我们自己的大飞机。

              (8)秋天总给人凄凉悲伤之感,而刘禹锡的《秋词》最后两句“                                                      ”却表达出了高远爽朗的意境,毫无悲秋之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9)你的朋友将赴异国留学,临别之际,你借用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来表达尽管关山重重,但天涯咫尺,朋友真情永在的美好心愿。

            • 2.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其子而已。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选自《义田记》

              【注释】①负郭:靠近城郭。②稔:庄稼成熟。③逮:及。④三公:泛指高官。⑤孥:儿女。⑥廪稍:公家给予的粮食。⑦沟中瘠:指饿死在沟壑中。瘠通“胔”,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

                方(   )   既而(   )    遗(   )   为(   )

              (2) 下列哪一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两句用法不同( )。

                A、亲而贫、疏而贤  B、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  C、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3) 请用两条“∕”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5) 这个故事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请写出两个) (6) 文末“是皆公之罪人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 积累链接:范仲淹曾经做西部边境的统帅,《渔家傲·秋思》便是写于此时的诗句。请默写出其中揭示戍边将士思家报国矛盾心理的句子。
            • 3.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 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1)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

              (2) 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

              (1)                                 

              (2)                                 

              (3) 你如何理解第⑧段画线句的含义。 (4) 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写诗句,诗人陆游是_______(朝代)爱国诗人。
            • 4.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

              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

              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脸色更难看了

              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

              毫不客气地提出投诉

              (2) 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划线的句子 (3)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概括评价文中的中年妇女。

              优点:                        

              缺点:                        

              (5) 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至少写出三点) (6) 积累链接:请写出《陋室铭》中描写交往之雅的句子。
            • 5.

              我的邻居吴冠中

              ◆阎纲

              ①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古园一区塔楼南北毗邻。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②先前见过他在路边小摊上理发,轻风拂面,也将头发渣舞向空中;后来,在理发店和他擦肩而过。这个“福云理发店”,四人座,优惠老人,只收五元。我去理发时,老板娘总会提到吴老,因为他是那里的老顾客。

              ③邻居们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却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卖过成百上千次。万贯家产了吧,却“穷”得布衣素食。老头倔,价值几百万、几千万的传世名画一捐就是上百幅,消费却极其平民化。当理发店的老板娘得知这个老头的画卖到十几亿人民币的时候,她惊呆了,知道老人来小店理发绝非省钱图便宜。

              ④我问过吴老:“有消息称,你的一幅画又拍了四千多万元,创下新的纪录……”他不动声色,然后说了句:“这都与我无关。”

              ⑤吴老脑勤而心静,不大愿意接待访客,大家知趣,尽量不去打扰他。一次,约好去他家说事,踏进家门后我大吃一惊。他的住房同我家的一样大小,都是一108平米,没有装修,依旧是洋灰地、生铁铸造的窗框窗格子,一应的原生态,书房之小,堪称斗室,哎呀,太委屈一个大画家。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他的画作就是从这间普普通通的住房走出,进入国际画廊的。

              ⑥他和相濡以沫的她又从公园的林间小道缓缓走来,不认识的人都把他们当作退休多年的老职工。她三次患脑血栓,严重失忆。他伴着她,寸步不离,肩并肩搀扶着,平和而亲昵。

              ⑦吴老经常在我们楼下买天津煎饼,有时是保姆给他买。近年来,他不吃了。卖煎饼的安徽妇女对我说:“老头想吃,可是咬不动了。”还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他是个大画家。”她还看见他亲自抱着字画从她身边走过,问他怎么自己抱着,他说抱得动的,没关系,马路边等车去。

              ⑧更令人吃惊的是吴老一大清早买煎饼吃过后,同夫人坐在楼下草坪边的洋灰台上,打开包,取出精致的印章,有好几枚,磨呀磨,老两口一起磨。卖煎饼的妇女走过去问他:“你这是做什么?”他说:“把我的名字磨掉。”“这么好的东西你磨它……”他说:“不画了,用不着了,谁也别想拿去乱盖。”多么珍贵的物件啊!为了防范赝品行世,吴冠中釜底抽薪。

              ⑨多次接触之后,我对吴老的文学观略有所悟,就是特别注重用文字表现感情内涵。吴老说:“我本不想学丹青,一心想学鲁迅,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固然,形象能够表现内涵,但文字表现得更生动,以文字抒难抒之情,是艺术的灵魂。愈到晚年,我愈感到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涵,是数千年千姿百态的坎坷生命,是令子孙后代肃然起敬的民族壮景。所以,我敢狂妄地说: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少一个鲁迅中国的脊梁骨会软很多,少一个画家则不然。”

              ⑩他丰满而瘦小,富有而简朴,平易而固执,谦逊而倔强,誉满全球却像个苦行僧。人们觉得怪异,其实不难理解。他“一心想学鲁迅”,称鲁迅是自己的“精神的父亲”,再回顾他坎坷万状的人生经历,读读他最满意的那幅油画《野草》,凝神注视枕卧在杂花野草中“《    》”和“《    》”的鲁迅——他的那颗瘦削却坚韧的头颅,这一切也许会变得容易理解。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 本文记叙了吴冠中作为大画家之外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三件事)。 (2) 文章写的是吴冠中,为什么在文中又分别写到了理发店老板娘和卖煎饼的妇女? (3) 请你用原文中的四个双音节词概括吴冠中先生性格特征。 (4) 根据第⑩段内容,在其空格处填上两部鲁迅的小说集名称。 (5) 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作者以“我的邻居吴冠中”为标题的妙处。 (6) 积累链接:一个精神的贵族,一个生活的平民,一个视金钱名利如粪土的画家,一个孤独而瘦小的老人,一个当代的隐士,中国知识分子气节与风骨的化身,这就是吴冠中。他的这种品性可以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黔娄之妻说的一句话来概括,请你写出来。
            • 6.

              细读鲨鱼故事,感悟人生理趣

              上帝没有给它鳔

              ⑴上帝造了一群鱼。这些鱼种类多样,大小各异。为了让它们具有生存本领,上帝把它们的身体做成流线型,而且鱼表面十分光滑,这样游动起来可以大大减少水的阻力。上帝使每种鱼拥有短而有力的鳍,使鱼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⑵上帝把这些鱼放到大海中的,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鱼的身体比水重,这样,鱼一旦停下来,它就会向海底沉下去,沉到一定深度,就会被水的压力压死。于是,上帝赶紧找到这些鱼,又给它们一个法宝,那就是鱼鳔。鱼鳔是一个可以自己控制的气囊,鱼可以用增大缩小气囊的办法,来调节沉浮。这样,鱼在海里就轻松多了,有了气囊,它不但可以随意沉浮,还可以停在某地休息。鱼鳔对鱼来讲,实在是太有用了。
              ⑶出乎上帝意料的是,上帝没有找到鲨鱼。鲨鱼是个调皮的家伙,它一入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上帝费了好大的劲儿也没有找到它。上帝想,这也许是天意吧,既然找不到鲨鱼,那么只好由它去吧。这对鲨鱼来讲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它会由于缺少鳔而很快沦为海洋中的弱者,最后被淘汰。为此,上帝感到很悲伤。
              ⑷亿万年之后,上帝忽然想起那群鱼。他想看看那些鱼现在到底如何?他尤其想知道,当初没有鱼鳔的鲨鱼如今到底怎么样了,是否已经被别的鱼吃光了。
              ⑸当上帝将海里的鱼族都找来的时候,他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当初的大鱼小鱼,白鱼黑鱼了。因为,经过亿万年的变化,所有的鱼都变了模样,连当初的影子都找不到了。⑹面对千姿百态、大大小小的鱼,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           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上帝十分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呢?当初,只有鲨鱼没有鱼鳔,它要比别的鱼多承担多少压力和风险啊,可现在看来,鲨鱼无疑是鱼类中的佼佼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⑺鲨鱼说:"我们没有鱼鳔,就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我们就会沉入海底,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游动 。因此,我们自然练就了最强壮的躯体。正是因为没有鱼鳔,我们才成了海中的霸王。"

              ⑻听完这番话,上帝恍然大悟。

              (1) 读了这篇短文,我们知道了,鱼在水中能自由自在地游弋是因为             ;鱼之所以能在水中上下浮沉,是因为                。 (2) 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来形容现在的鲨鱼。

              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                            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

              (3) 鲨鱼没有鱼鳔,却在水中存活了下来,并且成了海中霸王,原因何在? (4) 第⑻段“听完这番话,上帝恍然大悟?”你觉得上帝悟到了什么,请写出你的理解。 (5) 请写出《狼》中表现文章主旨的的句子。
            • 7.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的若虫,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

              【注】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


              (1) 结合上下文,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替换文中第②段的“蹊跷”一词。 (2) 文中提到的枯叶蝶和螽斯都有           方面的拟态。你能再说一个拟态的物种吗? (3) 文中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结合文中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4) 仔细阅读第④段,请你概括一下拟态的主要特点 (5) 你认为第⑤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6) 大自然用它神奇的魅力激发了很多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给世人留下了很多山水美文,如《三峡》一文中这样写春冬之景:……悬泉瀑布,                                  ,良多趣味。
            • 8.

              ①2011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

              ②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试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

              ③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成员比较少的群体中,如果蚁巢成员数量太多,它们就认不过来啦。过去,如果昆虫稍微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满脸严肃的专家们立刻就会纠正说这是一种本能。因为,昆虫的大脑好比针尖大小,和我们的人脑相差太远。“15年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肯定被认为是疯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

              ④无独有偶,2010年10月,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行为学家奥若瑞等人训练蜜蜂分辨方向也取得了成功。他们也使用分叉的迷宫来做实验,并将绘制有位置的简单图像展示给蜜蜂,蜜蜂只有飞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获得蜂蜜作为奖励,如果飞错了则会受到一些惩罚性刺激。经过训练,蜜蜂迅速完成了学习,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上”“下”“左”“右”,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⑤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数年前,有人曾饲养并观察黄獠蚁的行为。这是一种利用丝黏合树叶做巢的树栖蚂蚁,上千年来广东的果农都用它们来猎杀柑橘害虫。当时,他们将黄獠蚁的巢穴从树上摘下来,因为怕它们逃逸,还特意用一个大号鱼缸装满水,做了一个孤岛把巢放上去。为了美观,人们还在水中养了些很小的热带鱼。随后怪事便发生了,这些小小的热带鱼莫名其妙地少了许多!这让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⑥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了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原来,树栖的黄獠蚁很快适应了鱼缸的环境,这些原本是树上的猎手竟然搞起了渔民的营生,它们将不经意间游到岛边的小鱼拖上岸来吃掉了!这真的是单纯的本能吗?我无法确定。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⑦尽管,我们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像人脑这样“规模”的脑才算得上是聪明的,昆虫应该是愚蠢和低劣的。但是,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一些昆虫能够将物品分类,一些昆虫能够数数,还有一些昆虫甚至能够记住人脸!

              (1) 联系上下文,说出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指代内容。

              (1)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 

              (2)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 

              (2)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

              A.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方向,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问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B、这几乎让所有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C、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D、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

              (4) 第③节“其实不仅是......”句和第④节“无独有偶”句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类似这两句作用的句子还有哪一句 (5) 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 (6) 积累链接: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情怀,请写出相关诗句。
            • 9.
              古诗文名句填空
              (1)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2)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 ______ , ______ ”(《次北固山下》),王湾借“归雁”捎去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______ , 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借“明月”寄托对他远方朋友的牵挂。
            • 10. 根据提示填空。
              ①《智取生辰纲》选自《______》,作者______,元末明初人。
              ②《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______,元末明初小说家。
              ③《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______创作的一部反映封建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的长篇讽刺小说。
              ④《沁园春 雪》中表达作者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⑥)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______,______”,情调高亢,气势磅礴,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价值追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