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 解释下里加下划线字。

              ①何所:                            ②户织:

              ③百千:                            ④建奇功:

              (2) 翻译下列句子。

              ⑴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⑶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⑷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3) 结合【甲】文段内容,简要分析木兰这一形象。

            • 2.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山淤泥而不染,濯消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米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 ) (2)独怆然而下( )

                  (3)可爱者甚(    )      (4)谈笑有鸿儒(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 阅读丙文,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4) 甲乙两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 3.
              I.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对两首古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都是元曲作品,都描写了老树的形象;都写尽秋意,却找不到一个“秋”字。
              B.《天净沙秋》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暮色中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色彩明丽,为萧瑟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
              C.《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全篇采用静景描写,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感人。

              D.两首元曲用词精炼。《天净沙秋》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怀。

              II.阅读选文,完成下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②,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①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②垣墉:墙壁。

              (1)下列选项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子患之          何陋之有?   《陋室铭》  
              B.以为顺流下矣        以为神。    《黔之驴》
              C.善捕鼠及鸡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善鼓琴》
              D.弗食鸡则已耳    但手熟耳。  《卖油翁》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

              (4)请结合甲乙两位内容,谈谈两则故事共同给我们什么启发。

            • 4.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5.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6.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黄  鹤  楼

                  历史上人们将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固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惟有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1) 请写出《滕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博大胸怀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课文中费祎登仙的传说,说说你对费祎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崔颢《黄鹤楼》中实写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甲】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

              ②《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乙】王维传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节选自《旧唐书》)

              【注释】①昆仲:指兄弟俩。②玄谈:对佛教义理的阐述。③缙:王缙,王维之弟。


              (1)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⑴维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              ⑵不文彩       

              饭十数名僧                          ⑷舍笔而绝     

              (2) 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二处)

                 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3) 下列诗句中与“斜阳照墟落”所蕴涵的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 有人说“归隐”是王维一直想要追求的人生方向,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诗文加以简析。
            • 8.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①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于灵州受突厥一部之降,故灵州也称受降城。

              (1) 诗歌前两句写诗人登楼时所见的月下景色,突出了                  的特点。
              (2) 本诗表达了征人怎样的情感?

               答:                                                                                                       

              (3) 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进行解释

              A、民治渠烦苦    少:_______。    

              B、西门豹为邺令    故:_______。

              C、名闻天下,流后世 泽:_______。 

              D、可谓非贤大夫哉  几:_______。

            • 9.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核舟记(节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记核桃念珠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萌树跌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驱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期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质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节选自《虞初新志》)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寤寐:睡觉的时候.
              C.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D.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B.左臂挂念珠倚之•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先帝称之•曰能
              (3)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4)下面对《核舟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
              B.选段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衣着、姿态、动作和表情.
              C.文中连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
              D.《核舟记》逼真生动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5)下面对《记核桃念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先总说念珠数量、材质和形状,再分别从人物、器具、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说明.
              B.文段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C.整个念珠有一百零八枚珠子,每枚刻有三到六尊不等的罗汉,总数达五百之多.
              D.初看念珠,作者并不特别喜欢,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6)用“/”给《记核桃念珠》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栗梵相奇古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