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2.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核舟记(节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记核桃念珠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萌树跌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驱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期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质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节选自《虞初新志》)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寤寐:睡觉的时候.
              C.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D.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B.左臂挂念珠倚之•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先帝称之•曰能
              (3)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4)下面对《核舟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
              B.选段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衣着、姿态、动作和表情.
              C.文中连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
              D.《核舟记》逼真生动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5)下面对《记核桃念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先总说念珠数量、材质和形状,再分别从人物、器具、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说明.
              B.文段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C.整个念珠有一百零八枚珠子,每枚刻有三到六尊不等的罗汉,总数达五百之多.
              D.初看念珠,作者并不特别喜欢,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6)用“/”给《记核桃念珠》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栗梵相奇古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 3. (2014•邵阳)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国怀乡:离开                  B.锦
              游泳:代指鱼
              C.
              斯人:微小                    D.东
              碣石:登临、靠近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下列选项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多会
              此          苛政猛
              虎     B.
              喜洋洋者矣      
              真无马邪
              C.感极
              悲者矣      濯清涟
              不妖    D.前人
              述备矣      醉翁
              意不在酒
              (4)对诗文内容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均登高望远而写景.甲文“予观夫巴陵胜状”中“观”仅有“观望、观赏”之感;乙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则凸显了诗人居高临下,俯视一切的澎湃激情.
              B.甲文乙诗同是通过描绘水的浩渺壮阔,用以表现作者宽广博大的胸襟.
              C.甲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反映了作者对君王的愚忠思想;乙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通过萧索的秋景,反映了诗人战败后的悲凉心情.
              D.甲文集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充分表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与政治抱负;乙诗则展开大胆的想象与夸张,写景虚实并用,抒发了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
              (5)下列对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最后一段的议论有画蛇添足之嫌,如果省去则更像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乙诗最后两句是乐府诗的俗套,为合乐而用,与诗的内容密切相关.
              B.甲文第3、4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景物的一阴一晴,表达了览物之悲与喜,两相对照,引出第5自然段,点明文章主旨.
              C.乙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描写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海波以及海面吐纳日月星汉等壮观景象,看似句句写景,实为字字抒情.
              D.甲文中的“斯人”指的是“古仁人”.“微斯人,吾谁与归?”采用倒装句式,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强烈的向往与敬慕之情.
              (6)将甲、乙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译文:    
              (7)展开想象,体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境,并分析“若出”的表达效果.
            • 4.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满井游记》)
              【丙】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悠然自
                              欲出不

              B.
              徒步则汗出浃背       娟
              如拭
              C.
              渔者歌曰             
              余虽愚
              D.则
              湍绿潭             可以调

              (2)下列句子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何以战
              C.贤能为只用                              D.余之游将自此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甲】【乙】两文的划线句都是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这两文德划线句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解释【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四面
              连角起   边声:    
              里          千嶂:    
              (6)【丙】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词包含着作者怎样复杂感情?
            • 5.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入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而前陈者(杂然:杂乱的样子)        B.而不知太守之
              其乐也(乐:以…为乐)
              C.胜事
              自知(空:没有)                 D.偶然
              林叟(值:遇到)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C.颓/然乎/其间者       D.晚/家南山/陲
              (3)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见渔人,乃大惊.
              C.孔子云:“何陋之有?”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醉”“乐”二字贯穿全文;乙诗“偶然”二字承启上下,二者都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情趣.
              B.甲文太守之乐,乐在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一句点明主旨;乙诗诗人之乐,乐在自得其乐,“谈笑无还期”一句点明中心.
              C.甲文第二段具体描绘了山林夕照的全景;乙诗没有具体景物的描绘.
              D.甲文除写“乐”外,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贬谪的苦闷情怀;乙诗则有诗人豁达胸襟的表达.
              (5)下列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通过四个场面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幽静.
              C.“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萎靡不振的醉汉形象.
              D.乙诗结尾两句,引入偶遇之人,带有鲜明的生活气息.
              (6)将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7)试展开想象,体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穷”、“起”的表达效果.
            • 6. 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4)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
              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
              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解】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横山、庐山.③: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②
                  
              (2)翻译下列语句.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然十一二峰者不可悉见.
              (3)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所抒发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4)赏析下面的古诗,说说诗人为什么分别用“早”和“新”字来形容“莺”和“燕”?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 7.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颔联中诗人所呈现的情景。

              (2)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整首诗歌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民族气节?对后世有何影响?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3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4?”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一:整个。④独止:一个人留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尊君在              ②不忍

              ③友人巨伯曰       ④子可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请用“/”给【乙】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划4处。

              (4)请给【甲】【乙】两文各拟一个标题。

              (5)【甲】【乙】两文都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之友       的性格;【乙】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荀巨伯          的性格。

            • 8.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