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关雎》,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赞美一个文静、美丽、热爱劳动的姑娘,歌颂一个贞洁、有德行的姑娘。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青年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 2.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⑦说怿(yuèyì):喜爱。⑧牧:郊外田野。归:赠送。荑:初生的细嫩茅草。⑨洵:诚然,确实。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2)“说怿女美”,这里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 3.

              (甲)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富贵不能淫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丙)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提携玉龙为君死   玉龙:                  ②丈夫之也          冠:

              ③贫贱不能          移:                   ④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3)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愚公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 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 4.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这首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请以词中的“狂”、“卷”二字为例简析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 5.

              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2)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6.
              I.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对两首古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都是元曲作品,都描写了老树的形象;都写尽秋意,却找不到一个“秋”字。
              B.《天净沙秋》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暮色中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色彩明丽,为萧瑟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
              C.《天净沙秋思》和《天净沙秋》全篇采用静景描写,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感人。

              D.两首元曲用词精炼。《天净沙秋》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怀。

              II.阅读选文,完成下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②,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①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②垣墉:墙壁。

              (1)下列选项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子患之          何陋之有?   《陋室铭》  
              B.以为顺流下矣        以为神。    《黔之驴》
              C.善捕鼠及鸡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善鼓琴》
              D.弗食鸡则已耳    但手熟耳。  《卖油翁》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

              (4)请结合甲乙两位内容,谈谈两则故事共同给我们什么启发。

            • 7.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 ______ ,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______ 。(用原文回答)                    
              (2)最后一句中“落”换成“在”好不好,为什么?
            • 8.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中“羁旅”和 “干戈”是什么意思?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9.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金陵旧院
                                           清•蒋超
                                 锦袖歌残翠黛尘,楼台已尽曲池湮
                                 荒园一种瓢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
              【注】旧院:明末金陵妓院所在地.②锦袖、翠黛:均代指歌妓.尘:用作动词,化为灰尘.③曲池:曲折缭绕的水池.④瓢儿菜:蔬菜名,菜叶如瓢.
              【乙】
                                                   秦淮河房
                                                     张岱
                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房值甚贵,而寓之者无虚日.画船箫鼓,去去来来,周折其间.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夏月浴
              ,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女客团扇轻绔,缓鬓倾髻,软媚著人.
                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
              看灯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船如烛龙火蜃,屈曲连蜷,蟠委旋折,水火激射.舟中鏾钹星铙,宴歌弦管,腾腾如沸.士女
              栏轰笑,声光凌乱,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灯残,星星自散. 
                                                                     (节选自《陶庵梦忆•西湖寻梦》)
              【注】①绮疏:雕花窗格.②连蜷:又长又弯的样子.③蟠委旋折:在河中旋转盘旋.④鏾钹星铙:形容各种乐器齐鸣.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划三处.(3分)
              河 房 之 外 家 有 露 台 朱 栏 绮 疏 竹 帘 纱 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而
              之者无虚日            ②夏月浴
                  
              看灯船        ④士女
              栏轰笑    
              (3)翻译
              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
              (4)甲诗前两句实写现状,虚写往昔:以“    ”“尘”“尽”“    ”四字,凸现人去楼毁、荒凉败落的景象,让人不难想象当年旧院“        ”(用乙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的繁华热闹情景.后两句写景引议,以小见大:旧时春色无边的秦淮河畔,如今竟荒落到被“    ”独占,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旧朝覆灭的无尽感慨.
              (5)乙文第二段与秦淮河房有着怎样的关系?
            • 10.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核舟记(节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记核桃念珠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萌树跌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驱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期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质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节选自《虞初新志》)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寤寐:睡觉的时候.
              C.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D.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B.左臂挂念珠倚之•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先帝称之•曰能
              (3)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4)下面对《核舟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
              B.选段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衣着、姿态、动作和表情.
              C.文中连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
              D.《核舟记》逼真生动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5)下面对《记核桃念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先总说念珠数量、材质和形状,再分别从人物、器具、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说明.
              B.文段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C.整个念珠有一百零八枚珠子,每枚刻有三到六尊不等的罗汉,总数达五百之多.
              D.初看念珠,作者并不特别喜欢,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6)用“/”给《记核桃念珠》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栗梵相奇古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