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咸阳①城西楼晚眺

              许浑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③。
              溪云初起日沉阁④,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⑤夕,蝉鸣黄叶汉宫⑥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①咸阳:为秦代都城,位于陕西。中国著名古都之一。②许浑:晚唐诗人。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唐朝行将灭亡之时。③汀洲:长江中的小洲。④阁:指咸阳城西楼附近的慈福寺。⑤秦苑:古秦国官苑。⑥汉宫:汉代宫殿。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愁”落笔便点明诗人登上咸阳城楼时的愁肠忧情,而后面五句诗所写之景都是触发诗人此种情绪的原因。

              B.诗人因所处位置较高,杨柳、汀洲、溪云、夕阳、楼阁、山雨、鸟雀、秦苑、黄叶、汉宫等景致纷至沓来,一一映入眼帘。

              C.颔联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摩,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性勾画。

              D.尾联是诗人感慨之词,是说行人不要素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秦汉旧地如今只剩下由西向东的渭水了。
            • 2.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与“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又承认了错误.
              D.诗人“愧”是因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反而连累老母牵挂的愧怍之情.
            • 3.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4.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霤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暗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 5.

              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望”字将离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
            • 6.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诗人在这首诗中极力渲染自己本身的痛苦,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但也使得本诗停留在自怜的境界里。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 7.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经结束了。
              B.“日暮掩柴扉”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晚上。
              C.“春草明年绿”说明诗人是在柴扉中想象这一片春草的绿色。
              D.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而是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逢。
            • 8.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对诗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的感情与本诗作者当时的心情最相近的一项是( )
              A.用“鬓微霜”衬“少年狂”,表现出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B.结尾直抒胸臆,直接强烈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C.词中一连串表现动作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
              D.本词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 9.
              题春晚
              (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

              A.开篇写花落,点出写的是暮春的景色。
              B.“昏鸦数点”写近距离的乌鸦绕林,表明是傍晚的景色。
              C.“吟余小立阑干外”这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D.这是一幅恬静而又富有生气、和谐的画面,全诗充满宁静而不寂寞的闲适气氛。

            • 10.

               江上渔者①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②爱鲈鱼③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小、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捕鱼为生的人。 
              B.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C.次句写岸上来往的人,只想着鲈鱼的美味 。 
              D.后二句写捕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随意闲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