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课本,下面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更深夜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B.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C.受命于败军之际,奉任于危难之间
              D.何处望神洲?满眼风光北固楼
            • 2.
              下列课外诗词背诵错误的一项是(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B.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C.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离人泪满襟。
            • 3.
              下列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B.孟子曰:“仁者也,人也。合而言之,术也。”
              C.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
              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4.
              古诗文默写
              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夜澜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搏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5.
              下面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的诗歌《白马篇》(节选),诗歌描写的是边塞游侠少年形象。下列对其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A.“剽”字的读音是:piāo.“卑”字共8画,第五画是横。
              B.“狡捷”二句,诗人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游侠儿的敏捷灵巧,勇猛轻疾。
              C.“弃身”四句,诗人运用反问手法,揭示出游侠儿具有崇高思想品德的内心世界。
              D.“捐躯”二句,诗人以比喻手法表现游侠儿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待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一样。
            • 6.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二句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表现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美。
              B.“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他人。
              C.诗人虽看似闲适,却没有忘情国事,丧失信心,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相吻合,于是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D.这首七绝结构严谨,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 7.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释】此诗是刘长卿寄寓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写。

              (1) 下面对诗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心情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凄清孤寂
              B.轻松愉快
              C.缠绵悱恻
              D.惆怅悲愤
            • 8.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清幽。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 9.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人”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 10.
              《春望》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对诗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句中,“国”字指京城长安,“破”的意思是“沦陷”。

              B.“城春草木深”句中的“深”意思是茂盛。

              C.颔联意思是花、鸟、木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D.“浑欲不胜簪”句意为,安史之乱不平定,诗人就不整理散乱的头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