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以 为正者
              (2)贫贱不能
              (3)是亦不可以

              (4)所识穷乏者我与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居而天下熄     求其能千里也

              C. 得志,与民由 今为宫室之美为   D. 一怒而诸侯惧     乡为身死不受

              (3) 翻译下面句子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景春和孟子对“什么是大丈夫”的认识具有明显的区别。

              B.乙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C.乙文前两句话讲述的事实及道理可用“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概括其内涵。

              D.甲乙两文都用正反对比手法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5) 读了甲乙两文,分别概括孟子所要表达的观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解释下列加线字的意思。

              (1)学而习之 (        )       (2)不矩  (          )     

              (3)远 (           )           (4)精 (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文都强调了 ____ ___;甲文选文侧重谈____            ___,乙文侧重在_ __ _ _ __。  

              (4) 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军中不得/驱驰                      B.至/霸上及棘门军

              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D.称善者/久之

              (2)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上自 军____________             
              (2)天子 至____________            
              (3)持兵 揖                                

              (4)使人称谢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拏:通“挠”,撑、划。②毳衣:细毛皮衣③雾凇沆砀:寒气弥漫

              (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 请比较两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_____ 的描写手法。

              不同点:甲文运用了_____的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

              (3) 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 5.

              【隆中对】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而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 从《隆中对》中可以看出曹操和孙权在当时具有怎样的优势?

              (2) 诸葛亮认为刘备成就霸业具有哪些条件?试作具体说明。

            • 6.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卿今当涂掌事(     )    ②蒙以军中多务(       ) 

              治经(         )    ④鲁肃过寻阳(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____________;《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填原句)

              (5)《孙权劝学》选自______,该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共1362年问的史事。司马光是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 7.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请文中用原句回答。)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 8.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1.甲文作者以陋室明志,乙文作者以莲花自喻,这两位作者所表达的志趣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甲文中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4.解释加横线字 

              素琴________________                       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课文第4、5段,回答问题。

              (1) 翻译下列句子。

              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2) 文章结尾说“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对王生这种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 10.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 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