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 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寺院的僧人认为石兽顺流而下,往下游寻找十多里,没有找到。
              B.讲学家认为河沙又松又轻,而石兽浮于沙面,应在原地寻找石兽。
              C.老河兵认为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从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
              D.作者认为天下的事不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臆断,应实事求是。
            • 2.

              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事情,不能盲目相信,更不能以讹传讹,同时说话的人表达也应该准确清楚;
              B.《杞人忧天》告诉我们:凡事要有远见,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C.《杞人忧天》从积极的方面讲,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忧患意识。
              D.《杞人忧天》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反映杞人由“忧”到“喜”的心理变化过程。
            • 3.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下列对于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一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在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此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B.“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句运用了类比手法。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道德与才能。目的是为了证明“陋室”不陋。

              C.本文开篇四句,写山与水,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描写出“陋室”环境之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表明作者只与有功名的读书人往来,不愿与平民交往,表现出他对平民的鄙视。
            • 4.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C.花之富贵者
            •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期日中”,结果“不至”,说明友人言而无信,不讲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 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先离去时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说明他是一个缺乏教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义正言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较为诚恳,说明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C.文中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养,懂礼识义;“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
              D.“尊君”“令尊”是谦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家父”是敬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6.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列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说明人只要想学肯学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B.鲁肃赞学从正面进一步表现了吕蒙学习的巨大进步,更好的突出了中心。
              C.孙权劝说吕蒙学习,首先指出学习的必要性,然后又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且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这样才成功劝说吕蒙“就学”。
              D.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 7.

              下列句子的翻译或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的意思是,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他的前面。
              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的意思是,屠户又扔了一块骨头给狼,后面的狼得到了骨头,同时前面那只狼又跟上来了。
              C.文中“顾” “奔倚” “驰” “持” 等词语表现了屠户准备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
              D.《狼》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主要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狼的贪婪凶狠狡诈和屠户的的机智与勇敢。
            • 8.

              《唐雎不辱使命》

              (1) 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 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6) 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 选出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
              (8) 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 9.

              《隆中对》选段“自董卓以来……”

              (1) 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 10.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2) 下列不能表现狼贪婪或狡诈的一项是
              (3) 下列全都表现屠户勇敢机智的一项是

              ①恐前后受其敌。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③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④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⑤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4) 对文章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其一︱犬坐︱于前
              C.以︱刀劈︱狼首                       
              D.屠︱自后︱断其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