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百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有剩骨增笑耳
              B.其一犬坐材人远矣
              C.忽啼求禽兽变诈几何哉
              D.蒙始就学,悟前狼假寐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其一坐于前(     )  
              B.乃悟前狼假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 2. 古文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人追之,不及。莫敖使徇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而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莫敖:即屈瑕。②举趾:抬脚。③狃(niǔ):习以为常而不加重视。蒲骚:地名。④徇(xùn):对众宣示。⑤鄢(yān):水名,汉水支流。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未能远谋鄙:目光短浅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
              C.遂见楚子,曰:“必师”济:救济
              D.罗与卢戎两军:进攻,夹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乡人曰还,谓御曰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乱次济,遂无次
              C.战长勺莫敖使徇师曰
              D.公将鼓斗伯比送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
              (4)【乙】文中斗伯比预知战争的结局,提出了    的建议;【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屈瑕在作战指挥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 3. 阅读下列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日,“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乙】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路,以待饿者而食.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①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②食(sì):拿饭给人吃。③食(sì):供养,给……吃。④蒙袂辑屦:用袖子遮住脸,拖着鞋子。⑤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⑥嗟:感叹声,这里有轻蔑的意思。⑦谢:表示歉意。⑧微与:不必这样。
              (1)用一个成语概括【乙】文的内容: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
              ①齐大    
              ②黔敖左    
              ③大言数主之    
              主出行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特征为洛阳令事物特征
              B.流血唯见布覆尸
              C.大言主之失不计其
              D.威不能一令乎之有效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译:    
              ②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译:    
            • 4.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一狼径                 ②其一坐于前    
              ③一狼其中             ④屠自后断其    
              以诱敌                 ⑥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又数刀毙之。
              C、借旁近与之。D、于舅家见之。
              (3)本段中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
              (4)这段文字主要写了    (用四个字表示),从中可看出,屠户的性格    ,狼的本性    。从全文看,这段文字属于故事情节中的    
              (5)“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6)文中两只狼的做法和意图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 5.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野有麦场                    ②担持刀
              暇甚                           ④一狼其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屠暴起,刀劈狼首钱币乞之
              B.其一犬坐材人远矣
              C.悟前狼假寐始就学
              D.复投,目似瞑,意暇甚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唐太宗论止盗》)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吾谁与 
              请重法以禁之
              ④路不拾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古仁人之心   不甚解
              B.然则何时而耶       怏怏不
              C.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
              D.不暇廉耻耳          温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安用重法邪?
              (4)文中唐太宗认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是老百姓偷盗的原因。联系实际,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请分析。
            • 7. 宋•黄庭坚
                  崇宁二年十一月,余谪处宜州半岁矣.官司谓余不当居关城中,乃以是月甲戌抱被入宿于城南.予所僦①舍“喧寂斋”,虽上雨傍风,无有盖障,市声喧愦,人以为不堪其忧,余以为家本农耕,使不从进士,则田中庐舍如是,又可不堪其忧邪.既设卧榻焚香而坐与西邻屠牛之机相直为资深②书此卷实用三钱买鸡毛笔书.
              【注释】①僦:租赁.②资深:人名,李定,字资深.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余
              处宜州半岁矣     
              ②则田中庐舍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既 设 卧 榻 焚 香 而 坐 与 西 邻 屠 牛 之 机 相 直 为 资 深 书 此 卷 实 用 三 钱 买 鸡 毛 笔 书.
              (3)黄庭坚被贬宜州时的居住条件如何?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和生活态度?
            • 8.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室无贿赂,案无留
              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
              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
              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
              阻之(或:有的人)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梵天寺木塔
                                                  沈括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方•两三级              ②贻•以金钗    
              ③人履•其板              ④但•逐层布板讫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断句.(标两处)
              密 使 其 妻 见 喻 皓 之 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①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3)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10.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常有高/猿长啸.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
              御风(奔跑)     B、沿
              阻绝(逆流而上)
              C.
              王命急宣(有时)     D、至于夏水
              陵(冲上,漫上)
              (3)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写出了山之高峭.
              C.文章通过对三峡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赞美和喜爱之情.
              D.文章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