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二)

              可楼记

              〔明〕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壁。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又其赘矣。   

              (有删节)

              【注释】①疏:开通。②九陆:指平原。③九龙:指九龙山。④高子:作者自称。⑤穆:同"睦",和顺。⑥暄:温暖。⑦慨然:激昂的样子。⑧耦:指事物有正有反。
              (1) 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明年 (   )       

              ②南潇湘(    )

              吾少时 (   )           

              ④今乃可楼耶     (   )

              (2)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1处必须停顿之处)

              (1)前人之述备矣

              (2)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                               _____________     

              (2)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

                              ___                                  _____________     

              (4) 乙文作者年少时对山水看法和造“可楼”时对山水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___                                 _____________     

              (5) 结合《岳阳楼记》和《可楼记》,简要阐述“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___                               _____________     

            • 2.

              阅读以下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文]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①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②明年:第二年。③适:恰好。④俯仰百变:俯视、仰视之间,气象有许多变化。⑤陂(bēi)田:水边的田地。⑥傃(sù):向,向着,沿着。

              (3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1)略无处(   )                                (2)属凄异(    )

              (3)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             (4)故之曰“放鹤亭” (    )

              (33.)划分句子节奏,每句一处,用“/”标出。

              (1)自非亭午夜分

              (2)水及其半扉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35.)两段选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有共通之处,例如:甲文中的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而乙文中的山的特点是:“            ”;甲文中写树“荣”草“茂”,而乙文中用“       ”一句描写了类似景象。

              (36.)美丽的山峡,雄伟的山峡工程,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山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3.

              材料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选自《望岳》

              【材料二】巍巍岱宗,众山之颠。雄踞神州,上接九天。吞吐日月,呼吸云烟。阴阳变幻,气象万千。兴云化雨,泽被禹甸。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星换斗移,河清海晏。人和政通,上下相安。风起水涌,处处新颜。暮春三月,杂花满山。十月深秋,层林红染。伊甸桃源,谁堪比肩。登高望岳,壮思绵绵。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选自季羡林《泰山颂》

              【材料三】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材料四】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作《望岳》三首)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造化神秀(    )   

              ②巍巍岱宗(      )

              ③决 入归鸟 (    )   
              阴阳变幻(       )
              (2) 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节奏。

              岱 宗 夫 如 何 ? 齐 鲁 青 未 了 。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4) 【材料二】中那一句是作者化用诗句“齐鲁青未了”创写而来? (5) 有人认为,【材料一】中“阴阳割昏晓”一句,“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 (6) 【材料二】中描写和议论相得益彰。结句“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有说明深刻含义? (7) 结合【材料三】【材料四】杜甫青年时期经历,说说《望岳》一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豪情壮志?
            • 4.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面的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

              A.(suì)      B.未(qǐn)     C.藻(xīng)    D.竹(bǎi) 

              (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月色入(        )     ②怀民亦未(       )

               ③于中庭(           )      ④竹柏影也(         )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5.

              下列文言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梦溪笔谈》的作者是北魏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是北宋地理学家、散文家。

              B.“属引凄异”中的“属”读“zhǔ”;“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读“yùn”。

              C.“沿溯阻绝”的“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不亦说乎”中的“说”同“悦”,是“喜悦”的意思。

              D.“人皆伏其精练”的意思是“人们都折服于他的技艺精熟”。

            • 6.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 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 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 失道:迷失道路。④ 随:跟随。⑤ 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⑥ 师: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⑦圣人:有智慧的人 ⑧ 过:过错。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划一处)。

              (1)何 不 试 之 以 足             

              (2)蚁 冬 居 山 之 阳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自其足(         )   

              (2)至市 (        )

              (3)春往冬(        )   

              (4)不过乎(         )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 请写出出自乙文划线句的一个成语:             。 (5) 请写出甲乙两文的寓意。

              【甲】                                                        

              【乙】                                                         

            • 7.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追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1)不亦乎?(   )   (2)王生益(   )

              (3)疏食饮水(   )   (4)李生之曰(   )

              下列句子中的“而”与“王生好学而不得法”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择善而从之   D.曲肱而枕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更有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无与为乐者      念: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3)余一小舟        拏:                              

              4)湖中得更有此人  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4)两篇古游记都是篇末感怀。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 9.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诸葛亮《出师表》)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未尝不叹息 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倾颓:         

              3)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衡:             

              4)人恒 然后能改             过:           
              5) 则无法家拂士             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甲乙两段选文说理都用到了哪一种方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3)请联系实际谈谈乙文所阐述的道理给你的启示。

            • 10.

              (一)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二)藏书辟蠹用芸

                 古人藏书,辟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予判昭文馆时,曾得数株于潞公家,移植秘阁后,今不复有存者。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荪,荪即今菖蒲是也;蕙,今零陵香是也;苣,今白芷是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有删改)

              注:①[辟]通“避”。②[蠢(dù)]蛀虫。③[蚤虱(zǎo shī)]跳蚤和虱子。④[昭文馆]官署名。⑤[大率]大概,大略。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方秋田之害   为:________

              (2)叶豌豆   类:________

              (2)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千万地   隐天

              B.其虫旧有之   得数株于潞公家

              C.大率多名   属引凄

              D.土人之“傍不肯”   今人之七里香者是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翻译:________

              (2)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   翻译:________

              (4) 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用原文回答问题。

                 两篇选文分别介绍了一“虫”一“草”在不同领域里的奇异功能。其中,选文(一)中傍不肯用“________”的方式“治虫”,实现了农业的增产;而选文(二)中主要是因为芸草具有“________”的特性而“辟蠹”,对藏书起到了保护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