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管夷吾举于

              ②困于心于虑

              ③病

              ④四夷俱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又是什么?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 2.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面的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

              A.(suì)      B.未(qǐn)     C.藻(xīng)    D.竹(bǎi) 

              (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月色入(        )     ②怀民亦未(       )

               ③于中庭(           )      ④竹柏影也(         )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3.

              下列文言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梦溪笔谈》的作者是北魏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是北宋地理学家、散文家。

              B.“属引凄异”中的“属”读“zhǔ”;“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读“yùn”。

              C.“沿溯阻绝”的“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不亦说乎”中的“说”同“悦”,是“喜悦”的意思。

              D.“人皆伏其精练”的意思是“人们都折服于他的技艺精熟”。

            • 4.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追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1)不亦乎?(   )   (2)王生益(   )

              (3)疏食饮水(   )   (4)李生之曰(   )

              下列句子中的“而”与“王生好学而不得法”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择善而从之   D.曲肱而枕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更有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无与为乐者      念: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3)余一小舟        拏:                              

              4)湖中得更有此人  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4)两篇古游记都是篇末感怀。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 6.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诸葛亮《出师表》)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未尝不叹息 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倾颓:         

              3)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衡:             

              4)人恒 然后能改             过:           
              5) 则无法家拂士             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甲乙两段选文说理都用到了哪一种方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3)请联系实际谈谈乙文所阐述的道理给你的启示。

            • 7. 文言文阅读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借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土微润(膏:肥沃)
              B.泉而者(茗:茶,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煮茶喝)
              C.呷浪之(鳞:原指鱼鳞,这里代指鱼类和爬行动物)
              D.而此地与余近(适:正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局促一室倩女靧面
              B.作飞沙走砾然徒步汗出浃背
              C.红装蹇者城居者未知之也
              D.风力尚劲有名马
              (3)下列表述对课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先写北国早春没有春天的气息,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暗示出渴望出游的心情。
              B.文中细写满井早春景色的部分,是按照由景及人、又由人及物的顺序写的。其中写人有动有静,声色兼备;有男有女,形态各异。
              C.作者在写景时处处使用比喻,形神兼备,写景中融入了作者洒脱的情怀。
              D.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译文:    
              ②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译文:    
            • 8.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金陵。环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乃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母,抱衾寝母。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
                   越十年,母疾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葬之。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有删节)    【注】:①一元:杜环之父。   ②褊biǎn:狭小。
              (1)选出与“母泣告以故”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中有足乐者     B. 以为妙绝    C. 以土砾凸者为丘        D. 策之不以其道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遂金陵    家:      ②奉糜母  食:       ③不惬意   少:    
              (3)翻译下列句子。
              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
            • 9. 阅读《孙权劝学》和《李生论善学者》(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1】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李生论善学者(节选)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注释】①志:记,记住。②还走:转身离开。③厌:满足。④盍:何不。⑤迨:等到。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并自其名(《伤仲永》)
              B.自为大有所益诱敌(《狼》)
              C.君志之而不思之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D.择善而从中间力拉崩倒声(《口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蒙以军中多务辞:           ②但当涉猎   涉猎:    
              若孤        孰:                 ④王生益  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梳理两篇文章内容,用原文完成下面填空。
                   吕蒙能够“听劝”和“    ”,是他的才略能够大有长进、最终令人刮目相看的两个重要因素;李生认为学习贵在“    ”和“    ”,如果只做到王生所说的“志之”,并不能称之为“善学”。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梅花美人
              乐 钧
                 如皋陈肖生嵩,以画名于时。尤长于梅,冷蕊蔬枝,嫩寒春晓,见者辄作孤山篱落之想。
                 有金陵李某,僦居京师内城。斋壁红梅一轴,肖生笔也。一日仰卧观书,童子侍焉。忽有老翁出于画中,龙钟伛偻。俄而枝叶动摇,花蕊怒放,每一花现一美人,步虚而下。须臾,次第入花去,老人亦遽隐,画如故也。                                                                                                                      (选自《耳食录》)
                 【注】①如皋:县名。②孤山:在杭州西湖。宋代林隐居于山上,种梅养鹤自娱,有“梅妻鹤子”之称。③僦(jiù)居:租房居住。④龙钟:行动不灵活。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以画于时            ②童子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尤长厅事之东北角 (《口技》)
              B.步虚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C.见者辄作孤山篱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
              D.以画名于时撰长书为贽 (《送东阳马生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斋壁红梅一轴,肖生笔也。
              译:    
              ②须臾,次第入花去,老人亦遽隐。
              译:    
              (4)阅读全文,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陈肖生画艺超群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