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大林寺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成、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建造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化成”指化成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______     ② 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4)用自己和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 2.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用原文回答问题。

              (1)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 )的词。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6) 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②箝(qián):夹住。③喙(huì):嘴。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赵伐燕 ______
              ②以大众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 4.
              文言文阅读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节选自范晔《强项令》)    【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节选自司马迁《细柳营》)(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
              A.后特为洛阳令 征:征召。
              B.使宣叩头 谢:感激。
              C.上自 劳:慰问,犒劳。
              D.将军 约:规定。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宣于夏门亭候之”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
              A.战长勺(《曹刿论战》)
              B.以授之有司(《答司马谏议书》)
              C.成王封伯禽鲁(《周公诫子》)
              D.万钟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何以理天下乎? ______ 。
              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______ 。
              (4)填空。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甲】文段画线句是 ______ 描写,【乙】文段是 ______ 描写。
              (5)《强项令》中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百姓称之为“卧虎”;《细柳营》中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请你对“董宣”或“周亚夫”作简要评价。 ______ 。
            • 5.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3)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妾妇之(       )                      

              焉得为大丈夫乎 (    )  

              天下之广居(      )                

              ④无夫子( ) 

            • 6.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 翻译下列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4) 解释下列划线字

              (1)是焉为大丈夫乎

              (2)志,与民由之

              (3)往送之门,之曰

              (4)必敬必,无违夫子 

              (5) 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7)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8)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9) 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 7.
              祖逖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与刘琨为司州主簿 俱: ______
              渡江 及: ______
              ③晋室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之: ______
              ④大王能命将出师 诚: ______
              ⑤睿无北伐之志 素: 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3)“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
            • 8.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 ) 箕( ) 出入之( ) 乏( ) 州( )

              (2) 

              连词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出下列连词所表示的关系。

              (1)面山                 

              (2)聚室                 

              (3)河曲智叟笑止之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惩山北之                 

              (2)汝心之固,固不可                 

              (3)命夸娥氏二子二山:                 

              (4)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5)帝其诚:                 

              (6)孀妻弱子                 

              (7)聚室而谋日:                 

            • 9.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 读下列文句,体会加下划线的虚词,哪些可读得稍重些,哪些只宜轻轻带过。将其分别写在括号内。

                ①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居:(   )

                ②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2) 解释下边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聚室而              

                ②投渤海之尾:              

                ③一反焉:              


              (3) “如太行、王屋何?”“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这两个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请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意思来。
              (4) 试用原文中的有关语句填充下面这段分析性文字。

              愚公虽到了“              ”的高龄,但还要率全家人去“毕力平险”,这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首先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远大的抱负:要解决“                            ”这一交通不便之苦,要实现“                            ”的明确目标。他不冒然行事,能先与家人商议。当提出移山的主张后,立即得到了子孙们“              ”的反应。这时其妻“献疑”,又促使他考虑得更周全。最后得到了“                            ”的主意才开始行动。愚公不顾年迈力衰,亲自参与“              ”这样的艰苦劳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精神可嘉,令人深受启发。

            • 10.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

              (2)“河阳”应理解为黄河的北岸。( )

              (3)“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

              (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 )


              (2) 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3) 你身边有没有当代的“愚公”,请结合他的精神谈一谈。
              (4) 有人认为愚公的确很愚,智叟的确很智,你赞成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