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周公诫①子

              成王封②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③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④,守⑤之以恭⑥者,荣⑦;土地广大,守以俭⑧者,安;禄位尊盛⑨,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⑩,守之以愚B11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B12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B13欤!”

              【注释】 ①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②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③相:辅佐。④德行:道德品行。宽裕:宽大,宽容。⑤守:保持。⑥恭:肃敬,谦逊有礼。⑦荣:荣华显贵。⑧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⑨尊盛:位高势盛。⑩聪明:指明察事理。睿智:聪慧,明智。B11愚:愚拙,不巧伪。B12由:奉行,遵从。B13慎:谨慎,慎重。


              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宁静无 致远
              A.静 修身     
              B.非志无 成学
              C.子无 鲁国骄士    
              D.守之 浅者
            • 2.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 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之”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未尝有喜愠


              A.无丝竹 乱耳     
              B.何陋 有 
              C.则抚而和
              D.每朋酒
            • 3.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执竿入城》)

              【注释】 ①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②计:计谋,策略。③俄:不久,一会儿。④老父(fǔ):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圣人: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闻 笑曰    
              B.当求 于上流
              C.遂依而截     
              D.其反激
            • 4.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臣有二马,日啖刍豆①数升,饮泉一斛②,然非清洁则不受。介③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奋迅④,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①刍豆:草和豆。指牛马的饲料。②斛:量器名,十斗为一斛。③介:披甲。④奋迅:鸟兽飞奔而有气势。⑤褫:脱去,解开。

              下列句子中加 画线 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食马者不知 能千里而食也


              A.安求 能千里也
              B.真无马邪
              C.真不知马也
              D.此 受大而不苟取
            • 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焉为大丈夫乎/志,与民由之
              B.往送之门,之曰/必敬必
              C.丈夫冠也/此谓大丈夫
              D.舜发畎亩之中/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悍吏来吾乡(《捕蛇者说》)
              B.至之市而忘操(《郑人买履》)
              C.公与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
            • 7.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年九十      ②焉置土石
              B.①可不彻      ②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①杂然相      ②曳屋许声(《口技》)
              D.①惧其不也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论语》)
            • 8.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死于安乐也      则道士独坐客杳矣
              B.问其母曰        以箸掷月中
              C.何哭甚悲耶      蒙赐月明
              D.汝若生子男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 9.
              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10.
              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