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列小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下列加线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晓雾将 歇                 (歇:消散)

              B.未复有能 其奇者。 (与:欣赏 )

              C.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D.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但是)
            • 2.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士既事者兼月: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
              B.时时而 进 立有
              C.窥镜而自视 雨雪三日 天不寒
              D.上书谏寡人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3.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下面对选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画线词语没有古今义的一项是( )



              A.选文(一)的上阙展现出人数之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了词人的“狂”。
              B.选文(二)中,秦王“长跪而谢之”,并明确提出取消“易安陵”的计划,唐雎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
              C.选文(一)的“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情。
              D.选文(三)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
            • 4.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子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牵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 注 ]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③诣:到……去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1)卓茂出门(    )(2)将,顾而谓曰(    )(3)非公马(    )

              (2) 用现代汉语说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的意思。”

              (3) 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什么?

              (4) 文中表现了卓茂________的品质,表现了“马主”____的品质。

            • 5.

              【甲】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乙】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1)山门于河    圮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         

              (2)反溯流逆上矣      遂            (4)此亦善古人笔意也__求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试分析甲文中老河兵“笑”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丞相吴公是根据什么而指出此画是“正午牡丹”的(用原文回答)?你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 6.

              娄公盛德

                  (娄)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

                  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注】①遽:急。②田舍子:乡巴佬。③逮:及。

              (1)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字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弟守代州

              A.与李昭德偕行/ 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B.同列/ 郡下(《桃花源记》)
              C.数挤令外 使使老有所终(《大道之行也》)
              D.知人矣/帝感其 (《愚公移山》)
            • 7.

              煮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③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箅子。

              ②馏:蒸饭。③识:记住。④更相易夺:相互修正失误遗漏。

              (1) 解释加线字词的意思。

              ①宾客诣陈太丘宿       宿_________              ②委而窃听    俱_________

              ③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使 _________         ④俱窃听        乃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大 人与 客 语乃 俱 窃 听。

              (4) 从全文看,元方兄弟具有______________的品质;其父陈太丘是_______人。

            • 8.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以 为正者
              (2)贫贱不能
              (3)是亦不可以

              (4)所识穷乏者我与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居而天下熄     求其能千里也

              C. 得志,与民由 今为宫室之美为   D. 一怒而诸侯惧     乡为身死不受

              (3) 翻译下面句子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景春和孟子对“什么是大丈夫”的认识具有明显的区别。

              B.乙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C.乙文前两句话讲述的事实及道理可用“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概括其内涵。

              D.甲乙两文都用正反对比手法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5) 读了甲乙两文,分别概括孟子所要表达的观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军中不得/驱驰                      B.至/霸上及棘门军

              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D.称善者/久之

              (2)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上自 军____________             
              (2)天子 至____________            
              (3)持兵 揖                                

              (4)使人称谢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③,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B.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C.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D.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