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百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有剩骨增笑耳
              B.其一犬坐材人远矣
              C.忽啼求禽兽变诈几何哉
              D.蒙始就学,悟前狼假寐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其一坐于前(     )  
              B.乃悟前狼假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有好事者船载跪而拾之归(《赵普》)
              B、至无可用非显者刺,门钥不得出。(《于园》)
              C、乃我以日始时人近(《两小儿辩日》
              D、放山下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请从多角度(驴子、老虎、好事者)思考,写出造成驴子悲剧的原因。
            • 3. 甲: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乙: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1)解释加点词语有错的一项是    
              A、此非恶声也:不是B、无不膝行而前:膝盖  
              C、楚兵冠诸侯:居第一位D、睿素无北伐之志:向来、平素
              (2)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绝其甬道人鸟声俱绝
              B、言于睿日于是至则围王离
              C、莫敢仰视莫不私王
              D、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卒于官。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语句
              ①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②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4)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祖逖和项羽能成一代名将的原因。
            • 4. 阅读下列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日,“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乙】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路,以待饿者而食.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①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②食(sì):拿饭给人吃。③食(sì):供养,给……吃。④蒙袂辑屦:用袖子遮住脸,拖着鞋子。⑤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⑥嗟:感叹声,这里有轻蔑的意思。⑦谢:表示歉意。⑧微与:不必这样。
              (1)用一个成语概括【乙】文的内容: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
              ①齐大    
              ②黔敖左    
              ③大言数主之    
              主出行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特征为洛阳令事物特征
              B.流血唯见布覆尸
              C.大言主之失不计其
              D.威不能一令乎之有效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译:    
              ②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译:    
            • 5.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己。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项羽己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
              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减)(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C.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二万渡河太祖乃悟,用其人(《赵普》)
              D.与秦军遇,九战,其甬道池中奇峰壑,陡上陡下(《于园》)
              (2)下列几组句子,句式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C.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D.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4)文中刻画的项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 6.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木雕神技
                  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河上,见一人荷竹簏,牵巨犬二.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便令跨座.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镫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注】①白有功:人名.②泺口:地名.③竹簏:用竹子编的圆形容器.④鞯:鞍鞯,又称鞍鞠,马鞍子和垫在马鞍子下面的东西.⑤学解马:学着松开缰绳⑥尾赘:指臀部.⑦雉:野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商人白有功
              /此人一一为具
              所闻  
              B、跨犬
              之/便舍船,
              口入
              C、学解马
              诸剧/盗窃乱贼而不
                  
              D、叱犬疾
              /虽乘
              御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于 簏 中 出 木 雕 美 人 高 尺 余 手 目 转 动 艳 妆 如 生
              (3)请举例说说文中主要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突出“木雕神技”之“神”?
            • 7. 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下列各题.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全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A.
              如此
              渔者歌曰(《三峡》)
                      B.
              匠师
              其言
              鹤唳云端(《幼时记趣》)

              C.
              其板
              郑人买
              (《郑人买履》
                     D.
              六幕相
              吾忘
              度(《郑人买履》)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A.人皆伏其精练                               B.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C.属引凄异(《三峡》)                        D.止有剩骨(《狼》)
              (3)文章结尾交代“人皆伏其精练”,有什么作用?
            • 8.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卫大夫史鰌患之,数以谏灵公而不听.史鰌病且死,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吾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是不能正君也,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置尸于北堂,于我足矣.”
                  史鰌死,灵公往吊,见丧在北堂,问其故.其子以父言对灵公.灵公蹴然易容,寤然失位曰:“夫子生则欲进贤而退不肖,死且不懈,可谓忠而不衰矣.”于是乃召蘧伯玉,而进之以为卿,退弥子瑕.徙丧正堂,成礼而后返,卫国以治.            
                                                                                 (选自刘向《新序》)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a.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卫大夫史鰌
                                 ②史鰌病
                  
              ③是不能
              君也                     ④灵公
              然易容    
              b.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我足矣      苛政猛
              虎             B.卫国
              治    皆
              美于徐公
              C.谓
              子曰      
              如土石何             D.成礼
              后返  为坛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蘧 伯 玉 贤 而 不 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子生则欲进贤而退不肖,死且不懈,可谓忠而不衰矣
              译文: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文:    
              (4)史鰌以什么打动了卫灵公?
            • 9. 阅读《醉翁亭记》中的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例,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入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见渔人,乃大惊.
              C.孔子云:“何陋之有?”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
               (《陋室铭》)
              B.
              之心而寓之酒也             林尽水源,便
              一山(《桃花源记》)
              C.游人
              而禽鸟乐也             便有
              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D.醒能述
              文者                 而吾
              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 10.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主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每假借
              藏书之家     
              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B.以是人多
              书假余     能
              径寸之木(《核舟记》)
              C.益慕圣贤
              道         孔子云:“何陋
              有?”(《陋室铭》)
              D.
              遇其叱咄           一食
              尽粟一石(《马说》)
              (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A.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B.卒获有所闻
              C.何陋之有(《陋室铭》)
              D.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口技》)
              (3)结合选文,说说“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在写作手法上,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从文中举例说明运用这一手法的妙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