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
              【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饮
              亦尝胆也
              之不能尽其材        B.
              益其所不能  
              不若孀妻弱子
              c.置胆
              坐  欲报之
              陛下也         D.百里奚举于
                见山上人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动心
                                  ②人
                  
              ③而后
                                   ④越王勾践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②女忘会稽之耻邪?
              (4)【甲】文认为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
              【乙】文中越王最终灭掉吴国的原因是.
              (5)近几年来,地震、洪水、暴乱、岛屿争端,我们的祖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今天我们仍然心怀梦想,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多难兴邦”的理解.
            • 2. 【古诗阅读】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①余幼时即
              学                  嗜    
              ②援疑
              理                     质    
              ③师者,所以传道
              业解惑也       受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
              能无惑       孰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无
              从致书观                
              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沈复《幼时记趣》)
              B.人非生而知
              者              鸣
              不能通其意 (韩愈《马说》)
              C.吾从
              师之                 佣者笑
              应曰 (司马迁《陈涉世家》)
              D.俟其欣悦,
              又请焉          登斯楼也,
              有去国还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3)以下几句话编为四组,分别体现宋濂诚信、明礼的一项是    
              ①录毕,走送至,不敢稍逾越.
              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④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甲)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求学时借书抄书之艰,求师叩问之难;(乙)文论述了为师“传道受业解惑”的性质、作用,及“    ”的原则.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②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托付不
                   
              B.
              伤先帝之明          寄臣
              大事
              C.命一上
              将荆州之军     上使外
              兵   
               D.此臣所
              报先帝       此殆天所
              资将军
              (2)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①从甲乙两段来看,诸葛亮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
              ②从乙文段来看,诸葛亮准备怎样逐步达成这个目标?
            • 4.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shi,猪)三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选出词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
              大惊              
              吾前狼假寐  
              B.此人一一
              具言      此何遽不
              福乎
              C.停数日,辞
                      西蜀之
              南海   
              D.天子哭之,死无所
                未尝不痛
              于桓灵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3)【甲】文中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4)【乙】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
            • 5.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
              ①自董卓
                        ②名微而众
                  
              天子而令诸侯      ④
              尽南海    
              (2)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则名微而众寡/国险而民附
              (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    
              (4)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    、③    
              (5)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
              ①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    ”.
              ②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6)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什么的重要性?试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作答.
              (7)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请列举两例来.
            • 6.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子列子/所识乏者得我   B.有道之士也/今已亭亭如
              C 至其我也/不效则治臣之  D.民果作/李广
              (2)用三个“/”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妾 闻 为 有 道 者 之 妻 子 皆 得 佚 乐 今 有 饥 色 君 过 而 遗 先 生 食。
              (3)子列子辞粟的原因是什么?
            • 7. 马钧二异事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 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③,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
              【注释】①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②器之模:陶器的模型。③翻车:龙骨水车。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二子古无指南车/ 初,权吕蒙曰       
              B.于是二子遂以明帝/ 上下一
              C.无水以溉/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D.京师/ 数月
              (2)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先 生 曰 古 有 之 未 之 思 耳 夫 何 远 之 有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讲述了马钧的两件奇事:一是相信古有指南车并亲自做成了指南车;另一件是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
              B.高秦二人与马钧争论的焦点是古代有无指南车,争论中,高秦二人转移话题,用马钧的名与字来嘲笑他。
              C.面对高秦二人的嘲笑,马钧认为说空话无用,不如用实验证明;并用做成指南车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他们。
              D.从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人。
            • 8.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周武王克殷,召邵公问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 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武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武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惟仁是亲。”武王曰:“善哉!”乃从周公之言。 
              (选自《周公安民》)       【注释】①殷:殷朝,即商朝。 ②周公:周武王的弟弟。
              (1)解释加点词。
              (1)又何    (2)小惠未    (3)不能察    (4)周武王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乡人曰真无马耶
              B.必策之不其道
              C.有罪者杀行天下大道
              D.之奈何武陵人捕鱼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
              (4)乙文中的周武王听从了周公的建议,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上面甲乙两个文段可以看出,古代谋士认为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老百姓?
            • 9. 阅读孟子《鱼我所欲也》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
              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
              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
                  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谓失其本心/美我者 B.二者不可兼/之则生
              C.鱼而取熊掌者也/舍俨然D.所欲有甚生者/以美徐公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论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10.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乡人曰真不知马也(《马说》)
              B.又何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C.牺牲玉帛,弗敢大王惠,以大易小,甚善(《唐雎不辱使命》)
              D.以战陋之有(《陋室铭》)
              (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