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①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  ②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③殆:大概。④辄(zhé):就。 ⑤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⑥倒行:顺来路回去。  ⑦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  ⑧余甘:橄榄的别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循山而 ______
              归倒行 ______
              弄珠璧 ______
              ④不复甚 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的一组是 ______
              A.顾影颓 所以者何
              B.潭西南 好逸恶劳
              C.书付过 必得躬历山川
              D.浴汤池 相与步中庭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③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治水必躬亲》
              (4)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描述了苏轼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读后请回答: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 2.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 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 

              (1)马无故而入胡(         )       (2)数月(        )

              (3)其马胡骏马而归(         )     (4)人皆之(         )

              (2)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3) 这则寓言体现了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思想。请你用“福事”“、“祸事”分类概括归纳文中所写之事。 (用原文回答) 

              福事: 

                                                                                             

              祸事:

              (4) 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生活经历谈一谈。 
            • 3.
              甲: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乙: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1)解释加点词语有错的一项是 ______
              A、此非恶声也:不是 B、无不膝行而前:膝盖  
              C、楚兵冠诸侯:居第一位 D、睿素无北伐之志:向来、平素
              (2)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绝其甬道 人鸟声俱绝
              B、言于睿日 于是至则围王离
              C、莫敢仰视 莫不私王
              D、蒲将军将卒 二万渡河卒于官。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语句
              ①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②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4)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祖逖和项羽能成一代名将的原因。
            • 4.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下列各组句子和词语中,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组是:(   )(     ) 

              A、相与于中庭/ 寸不离                          B、无与为乐者/ 念念不忘

              C、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不求有功,求无过        D、欣然起/ 见机

              A. 相与 于中庭/ 寸 不离                     B. 无与为乐者/  念念不忘
              C.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不求有功, 求无过      D. 欣然起 / 见机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 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答:                                                                                  

                                                                                                    

            • 5.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念: ______
              下船 及: _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日更定矣 金陵人
              B.哀转久 人鸟声俱
              C.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病终
              D.余舟一芥 未复有能其奇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______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 ______
              (4)以上两文写的都是作者在夜晚的所见所感。《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见到月光,便欣然起行,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与他一起赏月,可以看出他的“ ______ ”。《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张岱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与偶遇的客居者强饮三大白,可以看出他的“ ______ ”。(以上两空都用原文中反映作品主旨的一个字回答)
            • 6.
              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春冬 时          予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  
              B.乘奔御风          人有百手
              C.不 疾也           能 径寸之木
              D.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 7.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

                (一)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二)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e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语段(一)第三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4) 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
              (5) 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 8.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下列句子的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 理解全文,选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C.湖中人/鸟声俱绝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9.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野有麦场                    ②担持刀
              暇甚                           ④一狼其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屠暴起,刀劈狼首 钱币乞之
              B.其一犬坐 材人远矣
              C.悟前狼假寐 始就学
              D.复投 ,目似瞑,意暇甚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益其声 普少吏事业(《赵普》)
              B.技此耳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C.则无可用 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D.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神游其中,怡自得(《幼时记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蔽林间窥 亦荆吴形胜最也(《黄鹤楼》)
              B.至无可用 非显者刺,门钥不得出(《于园》)
              C.有好事者船载 瓦布之(《梵于寺木塔》)
              D.益习 必细察纹理(《幼时记趣》)
              (3)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