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

              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西京杂记》卷二,刘歆)

              注释:①逮:到,及。②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解释句子加横线词的意思。
              (1) 以修身(            )         (2)非宁静无以 远( )

              (3)非学无以广才(           )      (4)躁则不能治性( )

            • 2.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曹刿论战》选自 ______ 。“齐师伐我”中的“我”指 ______ 。
              (2) 解释下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间:________          ②神弗福也     福:________                                 

              ③牺牲玉帛    牺牲:________          ④望其旗靡     靡: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 第一段着重写曹刿与鲁庄公的________,表现曹刿________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两次以“未可”“可”来表现他________。


              (5) 曹刿请见鲁庄公,他的同乡反对,曹刿坚持请见的理由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3.

              清官周忱

              【明】焦竑

              周文襄公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英宗既北狩,挞虏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敌之因粮于我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注解】①周文襄公: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②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③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④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⑤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⑥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⑦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⑧民瘼(mò):老百姓的疾病痛苦。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案(  ) 
              (2)恐(   )   

              (3)谢(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3) 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

            • 4.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  ②于虑  衡_______________

                  ③其母引刀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    ④以此之  诫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举例说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甲文:愚公移山(略)

              乙文: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画线的词

              甚矣,汝之不(           )

              我之死(        )

              虎亦去        (           )  

              威无所以施欤( )

              (2) 用”|”划分句子节奏

              而 浣 衣 于 水 者 虎 自 山 上 驰 来 妇 人 仓 皇 沉 水 避 之 二 小儿 戏 沙 上 自 若

              (3) 翻译下列语句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弗敢也(    )       

              申子之身(      )

              ③申子请仕其从兄(     )

              ④难也(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4)请简要说说两文中的鲁庄公、韩昭侯、身上的优秀品质各任意一点。

              (5)简要谈谈你对文中“修功劳,视次第”的理解,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 7.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节选自《出师表》)

              【丙】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节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异时:从前      ②固石洞:地名。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而去之 _________            

              (2)亲戚之 _______________

              (3)宜付有司论其赏_________      

              (4)能得人心 _____________

            • 8.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②,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①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 ②垣墉:墙壁

              (1)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毁 吾 衣 穿 吾 垣 墉 毁 伤 吾 器 用

              (2)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①如是再( ) ②知其一( )

              非若所知也( ) ④其子之(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

              (4) 我们看问题应该有正确的方法,在这一点上,甲乙两则故事分别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9.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______

              一反焉                始: ______

              ③旁而揶揄之          睨: ______

              ④老人鼓腹之          纵: ______

              (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石垦壤     头曰:“晚生知罪矣。”

              B.且置土石    始一反

              C.跳往助    旁睨而揶揄

              D.杂然相    陷入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 10.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解释下列加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 有仙则                   ②是陋室             

                 ③ 媵人持沃灌               ④白玉之环           

              (2) 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               特点。“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写出了宋濂          精神。
              (4) 刘禹锡和宋濂物质条件都不好,但他们为什么一个认为自己的陋室不陋,另一个不觉得自己吃穿不如别人?试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