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医 戒◇(明)李东阳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气渐薾①,形日就惫,有名医谓:“为瘵②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 ,则脾土必重伤。”先君子忧之。

                      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而解。”予怪问之,孙曰:“病在心火④,故得木而解。彼谓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盖是时予屡有妻及弟之丧⑤,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悉听其所为。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⑥。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向不此医之值⑦,而徒托诸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因录以自戒。(选自岳麓书社《李东阳集》)

              【注释】①薾(ěr):衰弱。②瘵(zhài):病。此处指脾病。③“春木”二句:中医以五行与五脏相配,脾属土,故称“脾土”。脾的功能在于运化水湿,春季水盛,将加重脾脏负担,故说“脾土必重伤” ④“心火”二句:心属火。中医五行与五时(春、长夏、夏、秋、冬)相配,春属木。木能生火,故有心病的人,至春季心火便得以散发,故说“得木而解”。⑤“是时”句:1474年,作者二十八岁,三弟李三川亡。次年,继室岳夫人(岳正之女)又卒。⑥差:同“瘥”(chài),病愈。⑦向:倘若,如果。值:遇。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病甚(        )                

              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       )

              ③予问之(      )                

              ④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       )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

              (4) 根据文章内容,用文章原句填写下表。

              医生

              诊断

              治疗方法

              疗效

              (名)医

              为痨也

              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

              老医孙景祥

                   

                   

                    

              (5) 文尾说“因录以自戒”,请说说作者“戒”的具体内涵。 (6) 文中的两个医生都依据五行做出了自己的诊断,请说说五行的具体内容。 (7) 文中的“我”有病能积极治疗,可名医扁鹊想帮帮蔡桓公治病却不能,请用一个成语说说蔡桓公有病不治的心态: ____________  
            • 2.

              阅读以下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文]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①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②明年:第二年。③适:恰好。④俯仰百变:俯视、仰视之间,气象有许多变化。⑤陂(bēi)田:水边的田地。⑥傃(sù):向,向着,沿着。

              (3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1)略无处(   )                                (2)属凄异(    )

              (3)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             (4)故之曰“放鹤亭” (    )

              (33.)划分句子节奏,每句一处,用“/”标出。

              (1)自非亭午夜分

              (2)水及其半扉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35.)两段选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有共通之处,例如:甲文中的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而乙文中的山的特点是:“            ”;甲文中写树“荣”草“茂”,而乙文中用“       ”一句描写了类似景象。

              (36.)美丽的山峡,雄伟的山峡工程,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山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3.

              材料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选自《望岳》

              【材料二】巍巍岱宗,众山之颠。雄踞神州,上接九天。吞吐日月,呼吸云烟。阴阳变幻,气象万千。兴云化雨,泽被禹甸。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星换斗移,河清海晏。人和政通,上下相安。风起水涌,处处新颜。暮春三月,杂花满山。十月深秋,层林红染。伊甸桃源,谁堪比肩。登高望岳,壮思绵绵。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选自季羡林《泰山颂》

              【材料三】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材料四】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作《望岳》三首)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造化神秀(    )   

              ②巍巍岱宗(      )

              ③决 入归鸟 (    )   
              阴阳变幻(       )
              (2) 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节奏。

              岱 宗 夫 如 何 ? 齐 鲁 青 未 了 。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4) 【材料二】中那一句是作者化用诗句“齐鲁青未了”创写而来? (5) 有人认为,【材料一】中“阴阳割昏晓”一句,“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 (6) 【材料二】中描写和议论相得益彰。结句“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有说明深刻含义? (7) 结合【材料三】【材料四】杜甫青年时期经历,说说《望岳》一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豪情壮志?
            • 4.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 

              解释加下划线字词。
              (1) 有嘉肴  (    )    (2)是 学然后知不足   (     ) 
              (3)教学相 也  (     )  (4)教然后知    (           )  

              (2) 

              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处朗读节奏(划分两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 

              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5.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 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2)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  

              (2)将军宠,性行淑均(     )

              (3)郗超与谢玄不(      )  

              (4)既已噬梁、岐(     )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4) 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 6.

              伍子胥列传(节选)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诟,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节选自《史记》)

              【注释】①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本是楚国椒邑人,春秋末期为吴国大夫、军事家。②质:抵押,作人质。③执:拘捕。④贯(wān)弓:弯弓,拉满弓。贯,通“弯”。⑤太子建:春秋末年楚平王之子,因费无忌挑拨,与楚平王生隙。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不然为楚患   (2)彼见来之并    (3)吾汝父   

              (2) 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借力以雪父之耻

              A.扶苏以数谏故   B.杀之以应陈涉   C.皆以美于徐公  D.何以战

              (3)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伍 奢 有 二 子 皆 贤 不 诛 且 为 楚 忧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

              (5) 文末伍奢说“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你赞同这一说法吗?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 7.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死      (2)弟子为好学    (3)未好学者也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3)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颜回的为人。
            • 8.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 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 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 失道:迷失道路。④ 随:跟随。⑤ 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⑥ 师: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⑦圣人:有智慧的人 ⑧ 过:过错。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划一处)。

              (1)何 不 试 之 以 足             

              (2)蚁 冬 居 山 之 阳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自其足(         )   

              (2)至市 (        )

              (3)春往冬(        )   

              (4)不过乎(         )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 请写出出自乙文划线句的一个成语:             。 (5) 请写出甲乙两文的寓意。

              【甲】                                                        

              【乙】                                                         

            • 9.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2)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3)尔而与之

              (4)公将之            (5)山北之塞           (6)臣之妻我者

            • 10.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恬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蚤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相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陶渊明《桃花源诗》)

                 【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 给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

              黄发垂(   )   (   )谷忘反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便船   屋俨然

              B.阡陌交通   荒路暖交通

              C.天下独   猿则百叫无

              D.负势竞   横柯

              (3) 请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以上选文,完成下面表格。

              选文

              景物特点

              写景的目的

              甲、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