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 诗歌首句中的“僵”字说明诗人什么样的晚年生活境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他的《示儿》诗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感,你能默写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读《钱塘湖春行》

              (1)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___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____诗。
              (2) 《钱塘湖春行》选自 _________,作者 ______,字 _________,号 _________;是 _________代著名诗人。
              (3) 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 这首诗的颈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诗中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10) 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11) 《钱塘湖春行》以 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 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________的感情。第 ______句和第 ______句是颔联, ______联运用了 ________的修辞手法。
            •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 5.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2)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 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帏急看紫巉岩

              注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②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1) 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第一句中“________”字相呼应,写出了_______。
              (2) 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7.

              春 日

                                                                    [宋]晁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1) 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细雨翻萍、______的春日景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2) 诗的三、四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8.

              回顾课本“饮酒(其五)”回答下列问题


              (1)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3) 

              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4) 

              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脱俗,是因为“                   ”。

              (5)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6)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 9.

              回顾课本知识“春望”回答下列各题


              (1) 诗中点明时间和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3) 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4) 《春望》抒发了诗人            ,           的痛苦心情。
              (5) “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6) “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                 _________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7) 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                     ,                 的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_________________;“抵万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搔”通过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9) 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
              (10) 

              国:古义:_________,诗中指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_________。

              抵(dǐ):__________。

              浑(hún):___________。

              胜:_________。

              (11) 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 10.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词语积累:

              摧:______________。

              甲光:_______________。甲,指 ____________ 。

              金鳞开:___________。金:                        。

              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____________。

              霜重鼓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声不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龙:_______________ 

              君:____________。

              (2) 本诗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790~816),________著名诗人,史称为“_____________ ”,汉族,河南福昌人。字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3) 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_______和比喻,渲染______________, 一个“压”字,把敌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第二句写_________________,借日光显示_________________。颔联从听觉和_________两方面渲染__________________。颈联写____________的场面。尾联引用写出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易水”既表明_______________,又暗示_______________。接着描写_______________: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5)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在________,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__________,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在_________,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首诗有鲜明的色彩,如_____、_____和_________,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________、________、 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6)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战国时_______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他慷慨而歌: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