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个年轻人问智者:“您说过,生话如同一棵长满果实的大树,只要脚踏实地,每个人都能获得幸福的果实,但是我为何至今仍两手空空?”。
              智者回答:“……”。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題:
              (1)如果你是智者,请你替他说出一个原因,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两手空空?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知识,选取两个理论角度加以分析。
            • 2. 2014年,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再一次超过了50%,被国际友人赞为“全球经济迷雾的灯塔”。继“保增长”之后,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增长”的目标,强调2016年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调结构去库存上下功夫。当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李克强鼓励国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当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的时候,他激励国人“希望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当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的时候,他告诫国人“胜非为难,持之为难”。
              (1)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谈谈你对李克强引用的三句名言的认识。
              (2)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哪些道理?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国外曾流传这样的趣谈:一位母亲问孩子:“上帝住在哪里?”孩子答道:“既然上帝创造了万物,他一定住在中国。因为所以东西都是“中国制造””。一方面,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具有极高的占有率,但另一方面,部分中国制造品质不佳,在全球消费者的印象很是一般,甚至大多中国人本身也更喜欢外国货。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消费品品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成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轴”精神;是一种“苦”精神。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工匠精神在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秀制造”中的作用。
              (2)有人认为,“有工匠精神就有中国的优质制造。”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用意识的作用的原理加以说明。
              (3)请以“培育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每句广告词不超过15个字)
            • 4.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家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材料一: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讲话强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材料二: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选取“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课,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参与节目,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还请来航天员王亚平,她告诉孩子们“长征”火箭的名称的寓意,讲述了航天人不忘初心、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新长征精神。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谈谈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 5.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靠要的心态严重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匿的主要症结之一。“扶贫先扶志”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扶贫必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 562.“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要在扶德、扶智、扶志、扶能上用真功。
              不久前,我省全面启动了“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遍及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进行脱贫攻坚战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
              (3)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
            • 6. 材料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实现尊重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更加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央决策的正确性。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这位耄耋老人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栽,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这种民主、开拓、创新的校园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也让我们终身受益。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1)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评析该观点。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学教育给钱学森带来的影响。
            • 8.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19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材料二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1)据材料一,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道理。
            • 9. 国务院于2015年5月19日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阐释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合理性。
            • 10. 材料 当前,我国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违法行为依然突出,为此,国务院印发了《集中整治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方案》.根据该《方案》,全国各地集中整治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违法活动,着力从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伪装,充装装卸作业以及道路运输管理等各个环节强化责任、加大监督力度,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市场秩序。《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执法力度、广泛宣传动员、严格责任追究、加强监督等8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与“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制定和实施《方案》的正确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