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掀起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材料一、某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步伐,制定实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融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通过国企改制,形成大型国有控股公司。

              材料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具体实际,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本地工作。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给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指导意见》的哲学依据。(10分)

              (3)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0分)

               

            • 2.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6分)

              (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运用所学知识为其解忧。(8分)

              (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4分)

               

            • 3.

              (28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掀起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材料一:某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步伐,制定实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融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通过国企改制,形成大型国有控股公司。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给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8分)

              材料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具体实际,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本地工作。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指导意见》的哲学依据。(8分)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分)

               

            • 4.

              (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10日,针对史上拥堵新闻最多的国庆长假,国务院全国假日办在新浪、腾讯、人民网等网站发布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在调查的基础上,为使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更加科学合理,于11月27日提出三个调休方案,并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材料二 有中国人的地方,必然少不了五星红旗。每当颂扬五星红旗的乐曲响起,中国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国旗红、五星黄,曾经让多少人为之疯狂,这种色彩,是向心力,是自豪感,它是一个民族崛起的象征,最无声言语中最有力的表达。

              材料三 嫦娥三号正式成为我国第一颗表面附着五星红旗的探测器,成功实现了首次在地外天体上的软着陆,成为了月球上的“永久居民”。如何既让国旗能够处于一个醒目的位置,位于摄像头可及的范围之内,又能满足实验仪器对环境的苛刻要求?有关专家在先后提出的10余个设计方案中优中选优,进行了上百次模拟演练,几乎试遍了仪器上的每一个可用区域,验证了每一个可能的光线范围、拍摄角度和距离。最终在着陆器和巡视器上分别找准了相应的位置,使各自的五星红旗都在对方的摄像拍摄范围之内,确保清晰可见。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知识。(12分)

              (2)运用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国旗红、五星黄,是向心力,是自豪感,它是一个民族崛起的象征,最无声言语中最有力的表达。”(12分)

              (3)请用发展的观点对材料三进行分析。(6分)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等使国际社会对核安全更加关注。核材料流失和扩散、核恐怖主义威胁、核能开发利用中的风险控制等核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核能全面和平利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
              中国高度重视国际核安全,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积极对外提供核安全援助。主张强化核安全能力建设,承担核安全国家责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消除核扩散及核恐怖主义根源。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阐明中国高度重视国际核安全的依据。(4分)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衔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2)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6分)
            • 6. 2011年4月19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四川调研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大力弘扬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蕴含的思想和精神,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增添鲜活内容,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十二五”目标而奋斗。要深入挖掘、大力弘扬蕴含其中的思想和精神的原因有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民族精神应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高昂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7. 和谐统一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民主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中国文化所包含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应该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①它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②它是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的外在体现
              ③它是中华民族热情好客、崇尚交流的必要条件
              ④他反映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8.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法律与天文学上的成就,古代埃及人民在建筑与医学上的成就,古代中国人民的四大发明,古希腊人的哲学与艺术成就等,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尊重本民族的文化
              C.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文化
              D.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 9.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养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见,中华民族是

              A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C .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D.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 10.

               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某班组织本班的学生召开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主题班会。如果你是主持人请简要说明:

              (1) 抗震救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