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
              A.前进的、上升的
              B.徘徊不前的
              C.由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D.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将在全国范围内渐次铺开的高考改革,是当下高考制度的一次深刻变革。“一考定终身”变为“多元录取”: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俗称的“两依据、一参考”。 新高考方案总体上以学生为本,为学生、高校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考试素质教育导向、公平性更明显。高考的“套餐”模式变成了“自助餐”,“史、地、生”等传统副科比重增强,各科内容更注重考察与生活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同时高中教学势必发生重大变革。改革后的高考制度能够让学生充分考量自身特长、兴趣、理想,从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发展时期来把握自身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只看眼前的热门专业、分数高低等狭窄视角。这也是考生真正能够在招考制度改革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根基所在。
              请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知识,分析高考改革的必然性。
            • 3.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6年11月1日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强调,民族复兴大势不可挡,两岸同胞都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获益者。只要国共两党胸怀民族复兴理想,广泛团结两岸同胞,就一定能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稳定,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这说明(  )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②上层建筑应适合经济基础
              ③意识活动引领社会进步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 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必有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似乎成为历史演进中的一条悲情“铁律”。中美之间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应控制利益分歧,增扩合作空间,朝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方向努力,开辟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我国(  )
              ①高瞻远瞩,善于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②审时度势,树立了正确的社会意识
              ③以人为本,以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为出发点
              ④顺势而为,把握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5. 2014年是建国65周年。中国梦幻般的发展屡屡震撼世界。据预测,中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锻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  )
              ①登高望远,发展观点看问题,这是作为大国的基本要求
              ②宁静致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保持一颗平常心
              ③海纳百川,善于求同存异,拥有开放包容胸怀
              ④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彰显决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6. 基本公共服务是一个关乎民生冷暖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问题。
                  材料一:表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综合绩效等级和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平均绩效
              绩效等级区域(省份)分布各类基本公共服务
              A
              B北京、上海
              C天津、浙江、广东、江苏一般公共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
              D辽宁、福建、山东、吉林、黑龙江、青海、海南、河北、重
              庆、湖北、山西、内蒙古、陕西、西藏、湖南、新疆、河
              南、四川、江西、宁夏、安徽、云南、广西、贵州、甘肃
              环境保护、公共安全、
              社会保障、基础设施
              F科学技术
              注:根据公共服务综合绩效得分分布情况,本研究将公共服务绩效等级分为五级:其中绩效得分[0.75,1]为A级,代表“优秀”;[0.6,0.75]为B级,代表“良好”;[0.45,0.6]为C级,代表“一般”;[0.3,0.45]为D级,代表“不足”;[O,0.3]为E级,代表“匮乏”。

                  材料二:中国正在努力发展惠及1 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建立权威、系统的基本公共服务法规体系是当前的重大任务。加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立法,提高不同主体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化参与程度,建立各方之间的合作关系。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各级政府要拟定购买服务目录,严格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严禁转包行为,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民政、工商管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职能部门履职,监督部门保障’’的工作机制。
              (1)指出材料一中表和图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看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3)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努力发展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
            • 7. “中国梦”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辉煌成就后,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新期许、新追求,它是人民的“幸福梦”,但是实现它却任重道远。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实现“中国梦”应该(  )
              ①奋发图强,把顽强拼搏的精神与脚踏实地的态度相结合
              ②宁静致远,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于求同存异
              ④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见下面的统计图、表

              注:2011年我国城镇化预期目标为48.5%,而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均在80%以上。(资料《中国统计年鉴》)
              表    2007-2011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城镇化率对比

              城镇化率
              年份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西部相差(百分点)
              2007年53.2%39.4%37%16.2
              2008年55.7%40.9%38.3%17.4
              2009年56.7%41.3%39.4%17.3
              2010年59.9%45.2%41.6%18.3
              2011年61.1%47%42.7%18.4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如韩国推行大城市主导型的城镇化,大力改善道路、水电等城镇基础设施,并发起“新农村”运动,推动乡村发展,迅速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也加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拉美地区是世界城镇化最快地区,但由于“赶超”过度,城镇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工业化所能吸纳的程度,出现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材料三: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表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
              (3)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改革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 9.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其实也是金山银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严峻的生态现实为我们提出了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诉求。通过大力建设生态文化,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住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生态条件和发展空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十多年前,一个开矿炮声隆隆的村庄,毅然关停了每年能带来三百万元效益的石灰矿,选择了保护生态、发展旅游的路子。如今,这个村竹林如海、景色如画,每年旅游收入上千万元。越来越鼓的腰包,让当地村民深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某山区,20年前,农民砍一棵树翻几座山,一天只赚20元钱,一年只有万把元钱收入。现在,搞起了现代农业,经济作物绿满山谷,游客纷至沓来,一年收入上十万。眼中是绿水青山,口袋里是“流金淌银”。
              “靠山吃山”的深刻变化,说明生态与发展要做到比翼齐飞,离不开用好绿色化这把钥匙,在观念和方式上打开通往发展新境界的大门。不负“青山”,方得“金山”,方有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大力建设生态文化对“靠山吃山”这种深刻变化的作用。
              (2)上述材料中“靠山吃山”这种深刻变化怎样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很多人认为,使用化学农药的蔬菜水果用水清洗后不会损害人的健康。但现代农业强调绿色、生态和有机,需要说服农民改变观念,减少使用有公害的化学农药,增加使用低残留无公害的生物农药。请你结合本文叙述,从不同学科知识角度,分别为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