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掀起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材料一、某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步伐,制定实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融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通过国企改制,形成大型国有控股公司。

              材料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具体实际,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本地工作。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给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指导意见》的哲学依据。(10分)

              (3)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0分)

               

            • 2.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山东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落实文化强国建设的部署要求,要繁荣文化创作,不断产出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传世佳作。要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和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1)结合材料一,分析全面落实文化强国建设部署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6分)

              材料二  最近,许多中国人成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忠实粉丝,持续了几年的韩剧热,给我国的文化市场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针对韩剧热播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韩剧热潮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了伤害;也有人认为,对于韩剧的热播我们不应一味排斥,更应该让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去思考和反思,并不是高高坐在五星级宾馆喝着咖啡就能写出一部好戏来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12分)

              材料三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8分)

               

            • 3.

              (4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吹响了深化农村改革“集结号”,绘制出了一幅宏伟的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蓝图。某校高三(1)班以“农村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关注粮食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也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强调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1)请你阅读表格左边信息,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表(在答题卡对应序号处作答)(12分)

              粮食生产状况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粮食生产方式传统,农业科技不发达

              粮食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粮食产销物流体系不完善

              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意愿不足

              我国成全球粮食价格高地,刺激粮食大量进口

              第二组:热议城镇化建设

              第二组同学展示了一组照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这种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热议。

                            (美丽的乡村)            (建设中的城镇)

              (2)有同学认为,中国传统民居是我国历史长河中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保护好传统民居。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该同学观点的合理性。(9分)

              (3)也有同学认为,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破坏一些传统民居是必然的,无可厚非。请你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评析。(9分)

              第三组:认识基层民主协商

              农村的繁荣离不开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实践,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化,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健全村民监督机制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客。

              (4)请你简要说明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历史观依据(2分),并从公民的角度分析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现实意义。(10分)

               

            • 4.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6分)

              (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运用所学知识为其解忧。(8分)

              (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4分)

               

            • 5.

              历史上的不少文化现象、社会习俗和价值取向,依然保存在汉字中。比如,功亏一篑的“篑”字,是指装土的竹筐。古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要“九尺之高台”,一筐土都不可少,反映的是一种敬畏之心。这表明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6.

              (28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掀起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材料一:某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步伐,制定实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融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通过国企改制,形成大型国有控股公司。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给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8分)

              材料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具体实际,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本地工作。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指导意见》的哲学依据。(8分)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分)

               

            • 7.

              (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其核心是“礼”与“仁”。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而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的理念,通过孔子学院这一民族品牌的影响对世界多元文化及构建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目前,孔子学院已在10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历经快速扩张之后,规模趋大的孔子学院也不免遭遇“成长的烦恼”。在孔子学院的海外推广中,一些孔子学院代表坦言因当地居民和政府的不了解曾遭受过误解与阻碍。在许多人心中,孔子学院甚至等同于一所“汉语培训机构”,等等。如何融入当地社会与文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孔子学院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弘扬孔子核心思想对推动贯彻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的积极作用。(7分)

               

            • 8.

              (2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清远市与广东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注:清远的研发投入较低,占GDP比重没有明确列入经济计算范围

              材料二  清远市市长江凌在清远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2012年的清远,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根据清远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决策的一年;是按照“桥头堡”战略谋篇布局、凝心聚力的一年;是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反映民意,凝聚民智,重点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年:是加大改革投入和推进力度,大力改革体制机制的一年。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清远市的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很多,我们要充满信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清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1)对比材料一,指出2012年清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亮点(4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为实现清远经济的科学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3)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江凌市长论及内容的认识(15分)

               

            • 9.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形成了多种领导干部公选方式,如江苏的“公推公选”模式、浙江宁波的“双推双考”模式等,为完善我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充分体现(   )

              ①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      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人民直接选举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0.

              (39分)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推进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在欧美、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协调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实现了现代化。而在拉美、东南亚一些国家,现代化进程出现反复或停滞,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业没能跟进,就业问题解决不好,甚至出现了城市贫民窟(指最恶劣的住房条件、最不卫生的环境、犯罪率和吸毒盛行的穷人避难所)等社会问题。

              (1)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推进城镇化。(12分)

              读图。根据词云图的生成原理,词语出现频率越高、显示规格越突出、离图中心越近。公众借助高频词云图,可以数据化地了解2013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委员们在提案中关注的话题。

              (2)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角度,说明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与社会现实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11分)

              我国城镇应以社区为主要载体,提高对进城农民的接纳度。目前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在大城市,有些原住民对进城农民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其次,许多城镇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激增,但城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图书馆、文体休闲场所等公益设施却难觅踪影。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社区生活。(6分)

              201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说,我到欧洲去访问,对方担心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跟他们讲中国的城镇化前景,他们就会兴奋不已,觉得中国的市场实在太大,有合作的机会。如果只跟他们讲产业,讲中国要加快哪些产业的发展、提高哪些产业的层次,他们就觉得是在与他们竞争,甚至会琢磨怎么搞反倾销来限制我们。

              (4)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应怎样打消欧洲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并说明这样做的政治意义。(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