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下列各选项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2.

              2013年9月24日至26日,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召开,近5000名海内外华商领袖齐聚成都,以“中国发展•华商机遇”为主题,探讨在新的经济格局下,世界华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都是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熊猫故乡”和“美食之乡”的美誉,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成都举办世界华商大会,有助于推动全球华商了解中国发展新机遇、了解西部发展新成果,推动更多的华商能够在四川投资创业,进一步实现合作共赢。

              材料二 世界华商大会一直以“在商言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华人商界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华商群体与经济联系最密切、与市场联系最密切,哪里有商机,就会到哪里去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让华商们形成了“抓住中国机遇,合作凝聚力量”的共识。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成都举办世界华商大会对促进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9分)

              材料三  2013年9月26日晚7:30—20:40举行的闭幕晚宴上,成都市的文艺工作者给嘉宾们献上精彩的文艺表演。其中,川剧由于有深厚的生活根基,表演真实细腻,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郁等特点,加上演员们表演了托举、开慧眼、变脸、钻火圈等绝技,让观众们叹为观止、印象深刻。

              材料四  川剧作为巴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具有自身独特表演形式与艺术特点的戏剧表演剧种。但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不但没有能够一展风貌,反而逐渐走向萧条。导致其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剧团体制原因,从业人员年龄老化和人才的流失,剧目创作和演出内容与审美需求、时代主题脱节,缺乏优秀的戏剧剧本创作,“文革”所导致的文化断层使观众与戏曲艺术及对戏曲审美的脱节,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西方文化观念的侵入对川剧的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等。

              (2)结合材料三、四,请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相关知识,为川剧实现新的发展出谋划策。(16分)

              材料五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有天师洞、祖师殿、圆明宫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另外道家音乐、道家武术和气功、道教文学艺术、道教工艺品等也独具魅力。还有,以青城山的古琴曲《流水》为代表的古琴艺术2005年列入世界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每年的正月初九日玉皇圣诞、二月十五日的老君会,四月二十八日的药王会,五月初五日的天师会,腊月二十二日的重阳祖师圣诞。还有,每年的罗天大醮、祈祷世界和平护国佑民法会、祀福法会、传戒法会等道教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青城山丰富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

              (3)结合材料五,请运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道教文化。(9分)

              材料六 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的来访嘉宾还参观了“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地震遗址中搜集的各种因地震而被损坏的物品,以及抗震抢险人员穿过的衣服和使用过的物品。一位嘉宾在参观后感叹道:“这些物品是那么的普通而又不平凡,它们沾染着灾区人民的泪水,它们浸透着救灾人员的血汗。这些物品就像一面澄净的铜镜,映照出中国政府抗震救灾、帮助灾区人民重塑信心、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决心,映照出全国人民与灾区百姓群众心脉相系、同舟共济的真心,这是在灾难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4)结合材料六,请你谈谈我们当前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10分)

               

            • 3.

              中国高铁,不仅展示了“核心技术”中国创造的水平,展示“早上广州喝早茶,晚上北京吃烤鸭”的中国速度,更成为“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与中国精神的文化标志。其辐射和散发出的文化蕴涵与旅游消费等产业潜力,正以神奇的力量激发着中国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高铁怎样激发了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活力。(8分)

               

            • 4.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5.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

              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

              《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句名言主要体现了

              A.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B.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D.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 7.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当日下午抵达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习近平同志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请回答: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8.

              他是爱写诗的文艺青年,他是知名度最高的普通士兵,“雷锋”这个温暖的名字,半个世纪后仍然保持着魅力。对陌生人的关怀、友善的捐助、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的奉献……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雷锋精神(  )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 

              ③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9.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0.

              “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