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信息消费是指以手机、电脑、网络游戏、电子支付、通信服务、影视传媒等为主要对象的消费。国务院提出到2015年使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的目标,为此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信息消费。促进发展信息消费是基于(   )

              ①它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它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③发展信息消费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进行宏观调控

              ④它能够为信息产业发展创造动力,决定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2013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提供的信息测算: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大概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国消费规模能达到30万亿以上,2020年有可能接近45万亿或者50万亿。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

              材料二: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引擎”?(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9分)

               

            • 3.

              (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

              材料一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发展历程

              重要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时期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  文化交流逐步增进了国家间的合作。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举行“庄园会晤”。两国元首就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国际社会对此充满期待。但也有一些西方人士担忧,中美两国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会影响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材料三  瓷器是代表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重要符号之一。享有“东方艺术”美誉的福建德化陶瓷在陶瓷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在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的背景下,德化陶瓷产业面临如何延续历史文脉、提升产品文化含量、加快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挑战。专家们指出,迎接这一新挑战尚需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一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8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10分)

              (3)运用“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对材料二中一些西方人士的担忧进行评析。(12分)

              (4)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企业或政府任选一个角度,针对材料三中专家们指出的问题提出两条解决措施,并简要说明理论依据。(12分)

               

            • 4.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粤港澳经济结合作中,广东具有劳动力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及制造业发达等有利条件,二港澳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资金、国际市场等方面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改革开发30多年来,粤港澳合作从前店后厂式的产业分工,到CEPA(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系列协议的签署和贯彻执行,再到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新区的破茧而出,一步步从渐进协作走向多边融合。近期,三地创新合作机制,推动申报设立“粤港澳自贸区”。

              材料三: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业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1)根据材料一,概括粤港澳三地开展经济合作的理由。(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和对外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推进粤港澳合作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10分)

               

            • 5.

              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产业协同发展。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

              ①钢铁产业         ②信息产业         ③保险业          ④汽车产业

              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④-③-①
            • 6.

              我国钢铁、水泥、风电、高铁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放缓,新一轮产能过剩矛盾凸显。为化解产能过剩,政府可以

              ①提高环保标准,使钢铁企业在环保改造与退出市场之间抉择

              ②提高水泥企业的国有股份比例,限制企业兼并重组

              ③促进风电产业提速,对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减税

              ④面对国外新一轮基建投资浪潮,积极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

              广东某市出台政策,实施农业“一镇一品”示范建设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引导龙头企业与试点镇对接,构建平价商店、机场超市、网站、连锁店等组成的网络化销售平台,显著带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成效得益于

              ①借力政策扶持,整合资源优势    ②降低商品价格,确立竞争方向

              ③创新营销模式,优化发展战略    ④调整消费结构,增加产品供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

              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说明政府

              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   

              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③加大统筹等力度,协调城乡发展 

              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该省某地区截至2013年7月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10分)

              (2)“机器人换人”后,有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反驳这种观点。(8分)

              材料二   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12分)

               

            • 10.

              (19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这一战略目标,举国关注,全球瞩目。

              ★ 数据解读

              2011-2013年我国部分经济指标情况。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万亿元人民币

              消费对GDP

              贡献率(%)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2011年

              47.3

              51.6

              43.4

              1.84

              2012年

              51.9

              51.8

              44.6

              1.97

              2013年

              56.9

              50.0

              46.1

              2.05

              注:当前,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的世界平均水平是 6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约在63.6%、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是4.5%。

              ★ 专家观点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选择路径十分关键。比如说,要以新型城镇化释放内需潜力;以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激发农业发展活力;以创新驱动提升经济质量;以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 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撑经济长期稳定运行;以绿色发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以改革开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1)结合上述两则信息,运用《经济生活》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谈谈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10分)

              (2)结合专家观点,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请你为我国政府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出合理化建议。(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