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墨子认为,衡量人们的言论与认识的是非必须有客观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三表”(三条标准),即“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强调以历史事件为判断言论是非,以人们的直接感性经验为是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墨子的这一思想
              A.反映出唯物主义认识论倾向
              B.具有明显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C.全面否定了推理论证的作用
              D.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幸福指数,是用来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的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即人们的幸福感。回答7-8题。
            • 2. 2011年3月11日日本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核泄漏,损失惨重,引发人们思考。“预测”是地震科学的最高境界。通常情况下,预测的时间段要跨越10年至30年左右,但对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普通人来说,这种模糊预测法显然远远不够。这说明:
              ①大自然的变动规律无章可循     ②人类仍不能准确掌握地震下一次“发脾气”时间
              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世界上还有很多神秘领域无法让人们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 荒野上一段弯曲的树根,匠人过而不顾,农人或拾为柴,根雕艺术家得之,如获至宝。他们对这段树根认识上的差异表明(   )
              A.人们的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必不相同         
              B.真理作为意识范畴具有不确定性 
              C.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D.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 4. 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对神经元的研究中发现,轴突可以将信号传回到神经元的细胞体,不同神经元的轴突之间也能互相“交流”,神经元还能在较长时间内将外部刺激存储和整合在轴突内,这些新发现颠覆了传统教科书的理论。上述材料表明    (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  
               ③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否定旧事物      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
              步骤
              时  间
              内             容

              2008.3——2010.2
              发改委调查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2010.2——2010.10
              党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通过

              2010.10——2011.1
              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论证

               
              党中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意见

              2011.3
              全国人大审议并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公布

              2012年开始
              规划实施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涵的哲理。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公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特别是在当今的时代,更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国内、国际意义
              .材料一: 2009年和2010年安徽省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情况比较(单位:元)

              注: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10年安徽GDP总量比上年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2%;2010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52:1,而2009年为2.57:1。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10分)
              材料二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中央在怎样认识和对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上, 其提法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新中国建立后,直至“文化大革命”,一般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公平分配原则。至于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等,长期没有强调过。党的十三大提出:“我们的分配政策,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党的十四大提出:在分配制度上,“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提出:“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党的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认识的深化。
              (2结合材料二,说明从单纯强调社会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8)
              材料三:2011年9月1日,商讨利比亚政治过渡和经济重建的“利比亚之友”国际会议在巴黎召开,中国政府就利比亚政治过渡和经济重建提出了4点主张:要尽快恢复利比亚局势稳定,这符合利比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开启包容性政治过渡进程,最大限度地维护利比亚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国际社会应尊重利比亚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由利比亚人民自主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要支持联合国在利比亚战后安排中发挥主导作用             (3)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关于利比亚问题提出4点主张的依据。(12分)
            • 7. 中微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它可以自由穿过地球,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因而难以捕捉和探测,被称为宇宙间的“隐身人”。其实早在1930年著名物理学家泡利 (194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就预言了这种神秘粒子的存在,但科学家用了25年的时间才证实了这一预言。这主要体现了(  )
              A.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具有预见性,能正确指导人们的活动        
              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穷无尽的
            • 8.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火星探测器日前在火星上捕捉到一张看似神秘的石碑。这块巨石是由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携带的专用高清相机在165英里(约合265千米)远处拍摄的。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反过来又推动了实践的发展
              B.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实践能够把认识和客观事物加以对照
            • 9.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是因为ks5u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过程表明
              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