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1年12日至14日举行,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会议要求,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稳定物价上来。

              材料二:国务院2011年6月29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指出,财政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要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要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重,董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从“影响消费的因素”角度,说明材料一所述措施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积极意义。(4分)

              (2)结合材料,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6分)

               

            • 2.

              材料一:2013年江苏省居民人均收入状况比较表

              内容

              项目

              城乡

              行业

              地区

              城镇

              农村

              垄断行业

              一般性行业

              苏南

              苏中

              苏北

              数值(元)

              20552

              8004

              54605

              18703

              7623

              5836

              3606

              增长(%)

              10.5

              9.4

              12.7

              10.5

              8.9

              11.7

              12.7

              注:2013年,江苏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勾勒了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重点和路线图。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并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让人民生活的更美好。

              (1)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

              (2)简答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6分)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以“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8 分)

              要求: 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 300 字以内。

               

            • 3.

              (28分)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一 读书开启民智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部署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系列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12分)

              材料二 书法陶冶情操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提高青少年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对于此项举措,少数同学认为随着电脑和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们习惯了用键盘敲字,而且“键盘”拥有“毛笔”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现在学习书法没有必要。

              (2)假如你是学校书法宣传大使,请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服少数同学。(8分)

              材料三  财政助力文化

              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3)结合材料三,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8分)

               

            • 4.

              (34分)地铁作为流动的博物馆,被称为城市“最有价值的隐藏”。

              材料一  北京地铁宛若一条条彩带串连起北京不同区域的“文化珍珠”:颐和园、天坛、鸟巢、什刹海、南锣鼓巷、王府井、中关村科技园,等等。一座座地铁站造型别致,站内设计装饰与地面文化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仿佛在讲述着北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北京地铁还举办了“祖国你好”大型公益广告活动、“民俗风、中国年”迎新春活动、儿童文学专列、诗歌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结合材料,说明地铁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新过程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8分)

              材料二  拥挤的车厢、高额的补贴……在当前地铁供需条件下,票价的合理性成为关注的焦点。某校学生围绕“北京地铁票价涨不涨、怎么涨”开展研究性学习,在采访乘客的过程中,了解到如下一些看法。

              乘客甲:“两块钱票价真便宜,涨价就不那么挤了。不过我每次就坐两站,总不该和坐几十站的人花一样多的钱呀。”

              乘客乙:“我通常在高峰期挤地铁上班,真是人进去,相片出来啊。其实,非高峰期就没这么多人。”

              乘客丙:“地铁便捷、污染少,关系到老百姓的民生,不能只考虑经济因素。”

              (2)结合材料,你认为地铁票价应怎样调整?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8分)

              注意事项

              理由

              应依法公示本次听证会的具体程序和各方遵守的规则

              参加代表应具有一定的广泛行,各方比例应合理,要给各方充分表达的机会

              应设置记者席,允许新闻媒体采访

              (3)地铁票价调整关系民生,召开地铁票价听证会,是保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票价调整方案更加科学合理的有效方式。为使听证会获得预期效果,应注意表中事项。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注意这些事项的理由。(10分)

              材料三  破解北京地铁的供需矛盾,不仅需要解决地铁票价的合理性问题,更在于任何加大地铁的建设力度。地铁4号线采用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建设。在该模式下,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某公司负责4号线的一部分投资和后期运营。这种模式为加大地铁建设力度提供了新思路,既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也使政府从地铁投资者和间接经营者变为部分投资者和监管者。

              (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传统上由政府财政投资兴建地铁,现在为什么要通过市场化引入民间资本。(8分)

               

            • 5.

              材料一 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①发达国家因为参加世贸组织谈判削减了农业补贴;②日本、巴西、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率提高; ③以生物质能源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 ④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农业劳动力加速流失。 在这种情况下,粮食供给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材料二 目前,我国居民对粮食的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但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饲料粮和油料作物需求量增加,使得粮食供应出现了偏紧的状态。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还会导致工业化成本上升,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 因此,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把“粮食安全 ”放到首要地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刺激国际粮价上涨且影响机制相同的因素有哪些? (请选出序号)试在图5中平行移动供给曲线 S或需求曲线 D 以表示这种变化。(作图时请用 2B 铅笔,并画清楚)(6 分)

              (2)在国际粮食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保证“中国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 (6 分)

               

            • 6.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数据来源:根据张新照《重庆市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研究》2010年版整理)

              表一 2009年重庆市农村耕地流转情况

               

              全市

              一小时经济圈

              渝东北

              渝东南

              流转数量(万亩)

              518.1

              274.7

              181.8

              61.7

              占农村承包地总面积百分比(%)

              35

              53.1

              35.1

              18.5

              注:2009年重庆市土地流转率居全国第四位

              表二  2009年全市农村耕地主要流转形式流转情况表

              形式

              转包

              出租

              转让

              互换

              入股

              面积(万亩)

              208.8

              148.71

              90.42

              55.85

              14.37

              占比(%)

              40.3

              28.7

              17.45

              10.78

              2.77

              注:入股是按照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进行土地流转,是土地流转中更容易获得最大效益的形式。

              (1)根据表一、表二概述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特点。(6分)

              材料: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规定,出台了我市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要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杜绝强制流转等违法行为,保障农民的收益权利;把土地流转与促进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2) 结合材料,运用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等有序流转? ( 12 分)

              (3)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市政府怎样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10分)

               

            • 7.

              材料四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约28万。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材料五  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1)结合材料四,请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2)请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材料四体现的观点?(9分)

              (3)结合材料五,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7分)

               

            • 8.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目前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与世界比较情况

               

              占GDP比重

              中国

              40%左右

              发达国家

              80%左右

              世界平均水平

              60%左右

              注:目前中国的储蓄率高居世界首位,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尤为关键。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的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第一,让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的问题。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15分)

               

            • 9.

              (2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解决“三农”问题,绕不开土地。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务工收入的提高,散户粮食种植效益与务工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外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不少传统农区出现了粮田撂荒的局面。在此背景下,S市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走出土地“细碎化”经营的老路,各地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出现了土地股份合作、信用合作等多种新型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后,农民每年每亩可得900元一1200元的出让费。农民在解脱了土地的束缚后,可通过进城务工等方式再取得一份收入。但在一些地方土地流转后出现了“非农非粮化”经营的现象,一些本来种粮食的土地被流转为养殖业、花卉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甚至直接变为建设用地等,这对粮食安全很不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S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并为确保粮食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议。  (16分)

              材料二  S市政府因发展经济需要流转一整片土地,但少数村民不答应流转,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市委市政府依托“代表委员”平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村入户征集意见和协商,并通过召开民主协商座谈会(代表委员、村干部、农业大户、村民代表和市、镇有关负责人一起恳谈协商),设立热线电话,网络互动等途径,广泛听取和征集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创新式地探索了“互换并地、换地并整”的新的土地流转模式,在周边地区划出面积大小、土地肥沃程度等条件相当的土地与其置换,有效地解决了集中连片规模流转的现象,让老百姓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S市的做法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  (10分)

               

            • 1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材料一 图  2008-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值及增长率

              注:2008-2012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速约为9%。

              表  2008-2012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与废气排放状况

               

              万元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废气排放情况(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

              烟尘排放

              2008年

              0.93

              2321.3

              901.6

              2009年

              0.90

              2214.4

              847.7

              2010年

              0.81

              2185.1

              829.1

              2011年

              0.74

              2217.9

              1278.8

              2012年

              0.71

              ——

              ——

              注: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世界平均水平约为0.37。

              材料二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有: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差,集中度低;立法滞后、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措施尚未完全落实甚至违规排污;部分国人不顾公共利益追求无节制的生活方式加剧环境恶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指出材料一中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国家财政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财政支出对节能环保工作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为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