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顺利完成12天太空飞行后,回收舱于2016年4月18日16时30分准确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区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把6000余枚小鼠早期胚胎带上了太空,经过数天太空旅行,小鼠早期胚胎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从细胞到囊胚的全程发育。达一实验首次证明了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完全可以发育到囊胚阶段,迈出了解开人类太空繁衍谜团的第一步。这一实验(  )
              ①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再一次印证了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人的认识与实践检验密不可分、相伴而行  ④是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实践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2. 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太空将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挺立潮头、高瞻远瞩,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的新方位。
              材料一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发展理念必然也要发生新的变化。然而,新理念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站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方位基础上,针对新常态下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不断的“望、闻、问、切”,一步步艰难探索出来的。
              材料二中国发展的进程正是这样一个思路升级、理念更新的过程。在经济发展内涵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只有“对症下药”,不断创新,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才能实现更加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更加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分析说明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 4. 大气颗粒物(PM)暴露可增加哮喘、慢阻肺和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其致病机理却一直不清楚。中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首次阐明了超细颗粒物诱导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一种新机制。该研究过程表明(  )
              ①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复杂的过程
              ②人对致病机理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5.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杭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日本的侵略,对中华民族来说锥心刺骨,落后必然挨打。这启示我们(  )
              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明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②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明白吃一堑,长一智
              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明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6. 材料:人口的增长应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人口发展速度超过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时,应采取节制生育的政策,降低人口增长速度。但如果一味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也会带来国家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在逐步调整:1978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11年,“双独二胎”(夫妻双方都为独生子女,可生二胎)政策已经覆盖全国;2014年起,“单独二胎”政策(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将陆续在各地实施。2015年12月21日至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提出,国家提倡生育两子女、符合条件者可再生育。“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2)在对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的认识上,实践是如何推动其发展的?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
              材料一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另辟蹊径,创新引入西医炼药技法,改进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用低沸点的乙醚青蒿提取物。提取青蒿素后,她带头试服,携药至病区现场验证治疗效果,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材料二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中医药走出国门并不容易,那些无法用仪器检验的气、经络、穴位等传统中医理念“说不清、道不明、听不懂”,让信奉现代西医的人心存怀疑,甚至否定中医药理论;“一抓一大把,一烧一大锅,一喝一大碗”的传统中药汤药服用不方便,让患者难以下咽。中医药标本兼治,但更注重治本,在临床治疗的很多“治标”方面的效果不及西医显著。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索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
              (2)有人根据材料二得出结论:传统中医药只有彻底打破传统理论,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怎样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 8.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屠呦呦获奖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疟疾发病率再次升高。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青蒿素。这一发现的关键技术是屠呦呦本人提出并做出来采用乙醚提取青蒿素。正是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毅力、默默奉献的信念、不断创新的精神,才出现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一线药物。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说明发现青蒿素是实践推动的结果。
              (2)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屠呦呦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 9.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 10. 从邓小平同志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到党的十七大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再到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述材料说明(  )
              ①追求和获得真理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量变积累过程
              ②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反复的过程
              ③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而实践始终是二者转化的唯一条件
              ④随着社会实践深入发展,人们会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理性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