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9月3日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交存仪式。习近平在讲话中承诺:“我们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推动绿色发展,也是为了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和产能过剩问题。今后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下降23%、15%、18%。
                     材料二据共同社2016年7月5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召开了旨在讨论温室气体减排长期措施的专家会议。为了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采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会议将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投资及技术革新的措施。然而在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COP17)上,日本反对《京都议定书》,并不认同新设定的减排义务,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方批评。各国认为必须顺应气候变化规律,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这恰恰需要各国实实在在的努力与投入。
                      材料三人类一直专注于经济增长,而气候变化问题在很长时间内都未受刭重视,最初是在科学家关于环境监测的各类实验中被讨论的。直到上个世纪中期,为了解决“没有发展的增长”这种情况,气候变化问题才全面引起了大众关注,人们也开始探讨引发气候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很多自然科学家进行过多次勘测、实验、不断反复分析证实后作出了多份报告。从“自然界自身的产物”到“人类活动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人们日益发现各个国家都必须要承担这种“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更多的科学家也在试图作出更准确的分析,以解决这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哲理。
              (2)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论观点说明气候变化问题为什么会被提出并不断深化。
            • 2.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带领团队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反复筛选、实验,经过190多次失败后,才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屠呦呦及其团队开创的疟疾治疗新方法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体现了(  )
              ①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谬误中包含着真理的成分 
              ②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③认识依赖于实践,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④在真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是我们的永恒使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3. 诺贝尔奖的获奖成就很多都是多年前的科学发现,坚持将诺贝尔奖颁给经过实践检验让人们心服口服的人。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 4.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以下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的选项是(  )
              A.专家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实践案例中悟出了宜居城市规划理念
              B.邓小平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之后出现的新问题不会比不发展时少
              C.屠呦呦通过大量实证比对和筛选实验,证实青蒿提取物的结构
              D.华佗模仿虎鹿熊等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了一套中医健身法
            • 5.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乌镇时间”再次开启,人们期待着中国平台服务世界,中国智慧启迪世界,在合作共赢中开启世界互联网“美美与共”的大同时代。
              21年前,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开启了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新时代。从“K”时代到“G”时代,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中国互联网一直在致力于讲好“中国股市”,表达“中国主张”;“倡导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互联网建设发展过程所蕴含的道理。
            • 6. 2015年12月20日11时40分,广东省深圳市光骧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关于事故原因各方莫衷一是、谣言四起。经专家经现场勘查后初步判断主要原因还是废弃堆土堆得过多过高,时间久且没有防护措施对堆土进行支护,由于滑坡体位置较高,冲下来的势能很大,造成破坏较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②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7.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科技人员广泛赞同和认可,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一些人在对相对论研究深入的同时提出了质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上述材料表明(  )
              ①对同一事物人的认识不会相同         ②随着实践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 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这一事实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大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实践重要性的有(  )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②积跬步以致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    
              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④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 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意义。这一说法强调(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