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或许再过5年时间,澳大利亚人便可以预先知道自己会不会得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其它重大疾病,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种先进的基因测试。通过全球计算机数据库,科研人员便能够快速进行诊断,并提供该基因供体患上遗传疾病可能性的分析报告。这一事例说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循环往复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2. 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提高履行宗旨意识的自觉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 3. 下列四句名言:“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不拘常例,不违常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的哲理依次为(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④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规律。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
            • 4. 材料一: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耐药性,传统抗疟药已经失效,大批病人因此失去生命。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攻克了整个疟疾领域耐药性的问题,开创疟疾治疗的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随后,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先后发明出双氢青蒿素、复方双氢青蒿素等“升级版”,不仅带动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青蒿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并为解决一些传统疑难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因为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屠呦呦获得了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认可,先后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1年)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年)。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材料二:科学道路从来都是不平坦的,青蒿素的研究是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的。科研组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从收集的2000多个药方中选出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研制出380多个样品,从中医古典文献“青蒿治疟”的记载中获取灵感,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在经过190次失败后,在第191次实验中终于发现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并于次年从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回顾这段历程,屠呦呦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中医药是个伟大宝库,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用现代科学进行研究。现在有很多新的手段,假如能够两者结合起来,还会找出一些新的药物。希望这次获奖能够作为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年轻人力争图强,努力争创高峰。
              (2)材料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哪些道理?
            • 5. 一个年轻人问智者:“您说过,生话如同一棵长满果实的大树,只要脚踏实地,每个人都能获得幸福的果实,但是我为何至今仍两手空空?”。
              智者回答:“……”。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題:
              (1)如果你是智者,请你替他说出一个原因,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两手空空?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知识,选取两个理论角度加以分析。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成为中国“本土选手”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
              为寻良药,屠呦呦先整理医籍药志,并走访中医专家,从千余药方中选出640种药物(含青蒿在内),随之展开实验研究,从大量样品中筛选出抗疟活性较强的药物,但研究结果却不理想。
                  屠呦呦重读古医书《肘后备急方》时,发现其中记述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而非传统“水煎”法,她由此大胆猜测高温提取会破坏青蒿的药效,于是另辟蹊径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进行提取,从而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有效药物成分。
                  屠呦呦虽身患多种疾病,但她始终坚持工作,正是这种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精神使抗疟新药“青蒿素”诞生。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屠呦呦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学实验活动在获取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事业加快发展,请就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两条建议。
            • 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  )
              A.认识的重要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的标准
            • 8. 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和平宣言》既回顾了77年前南京人民遭受的苦难和日寇的罪行,又宣告了今天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不忘历史努力强我中华的决心。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我们应该这样认识《和平宣言》(  )
              A.它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
              D.它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
            • 9.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项制度创新。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从国内外发展大势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角度,阐述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项制度创新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说明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意义。
            • 10. 下列四句名言:“不拘常例,不违常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体现的哲理依次为(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④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规律。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