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6分)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得之于经济,失之于文化,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我们重视了文化的产业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却忽视了文化作为文化的自身逻辑;我们看到太多国人对自身文化的否定,而皆西方为是的倾向和现象。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文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归因观点进行佐证,并为解决我国文化短板寻找根本出路。(12分)

              材料二  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2)有人认为,建设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加强传统家风的教育。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的分析方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0分)

              (3)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你认为怎样才能化解家风教育中的这种矛盾?(4分)

               

            • 2.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奉行“加法”的时代。很多人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无休止的“加法”,往往让人不能承受之重。其实人生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这就是一种“减法”哲学。“减法”哲学告诉我们:减出轻松,减出健康,减出快乐,减出幸福。这表明(   )

              ①“加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减法”转化

              ②要调控好“加法”和“减法”的度,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③“减法”作为关键部分,其功能关系人生整体的轻松和自在

              ④“加法”与“减法”同等重要、不可或缺,都能让人生更幸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

              某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了“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及防护措施”的课题,确定了研究方法、步骤及时间进度,并对研究内容做了详细分工:小组成员将分别对老人、儿童、孕妇、户外工作者四类特殊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同学们主要坚持了

              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②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③系统和要素的辩证统一                    ④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

              (32分)“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

              材料一  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10月12日统计)

              优[0—50]

              1.67%

              良[51—100]

              42.5%

              轻微污染[101—150]

              35%

              轻度污染[151—200]

              14.17%

              中度重污染[251—300]

              1.67%

              重污染[>300]

              5%

              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时说:“积累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他同时强调,要直面雾霾天气,政府“应公开透明、及时并如实向公众公开PM2.5的数据”。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三  “美丽中国”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吸收了世界各国绿色、低碳等发展观念,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拓展和创新。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孕育并提升民族的持久创造力,有利于赢得当前和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面对空气质量问题各市场主体可以有哪些作为?(1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的唯物辩证法依据。(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发展与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美丽中国”理念的正确性。(8分)

               

            • 5.

              为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国务院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这蕴含的道理是

              ①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而质变不等于发展     

              ②辩证否定源于外来力量,其实质是“扬弃”

              ③事物发展需要多种条件,必须统筹兼顾         

              ④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缺点,应该全面分析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6.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2~2013年G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    目

              1992年

              2008年

              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447

              36796

              62163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

              17.9

              57

              69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

              0.6

              1.8

              2.9

              市场化程度(%)

              26.0

              77

              79.8

                注:按市场发展阶段划分,市场化程度在15%—30%为弱市场经济,30%-65%的叫转轨期市场经济,65%—80%叫相对成熟市场经济。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一般在85%以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形成的制度原因。(12分)

              材料二 “中国梦”也是“美丽乡村梦”。G省某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输入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发展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也让游客体味到了农村的古朴风情。这座经历近千年沧桑风雨的古村庄,曾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

              (2)结合材料,谈谈G省某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怎样把握矛盾特殊性的?(8分)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某县由于农技推广不足,农业仍靠天吃饭。为扭转这一局面,该县把农业科技定位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种粮补贴资金直接用于农业技术投入,重点引进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引进优质作物和生态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面向市场需求,与中粮集团合作,凭借中粮集团的强大品牌优势,使农民种粮收益超过了外出务工收益,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县在农业发展中所遵循的思想方法。(12分)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又满足了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求;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10分)

               

            • 8.

              台湾的诚品书店,打破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除规划阅读空间,展现阅读价值外,更长期举办各项演讲、座谈、表演与展览等延伸阅读活动,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诚品还主张“连锁不等同于复制”的经营方式……目前,诚品书店拥有39间分店,每年顾客人数达到9000万人次,创下一个“书店的神话”。诚品书店创下“神话”的原因在于

              ①不简单复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不断扩大规模,重视量的积累

              ③打破经营模式,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满足多元需求,坚持联系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

              (26分)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去鲁迅化”、“拒绝鲁迅”声音再起:据悉,一向在此方面行动最为谨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2013年9月将初中语文教材(供2014年秋季使用)中仅有的一篇鲁迅作品《风筝》删除。对此,社会各界或赞成,或反对,议论纷纭。

              赞成者认为:

              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不符合现代白话文标准和人们的阅读习惯。

              鲁迅的文章所体现的那种“一个也不宽恕”、“缺少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火热、秋天的哀怨,有的只是冬天的严酷”,“缺少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等等与当今社会讲包容求和谐主旋律总格调不一致,与时代脱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背离,不适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公民。

              … …

              反对者认为:

              鲁迅的作品和语言都是一流的,鲁迅的全面退出,也寓示着当代社会思想混乱仍需漫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新的价值。

              当今中国,社会问题依然很多,国人的道德水准仍然不高,被先生痛批过的国民劣根性大有发展壮大的声势,孔乙已、阿Q、华老栓及众多看客,仍生活在当今社会生活舞台,先生对体现在这些人身上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远没有过时。

              … …

              (1)对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的“去鲁迅化”,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表明态度,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8分)

              (2)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已经结束,但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请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的认识。(12分)

              (3)有专家指出,争论必将使人们对修订中学语文教材的思路更趋清晰科学。试分析专家这一观点所体现的思想方法。(6分)

               

            • 10.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面对即将失传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10分)

              (2)对于那些面临失传的文化遗产,有人认为应当顺其自然让它们被历史淘汰,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理由。(12分)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更好地弘扬珠算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