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来,“摩拜单车”开始风靡街头,为北京城增添了一抹橙色。
                    结合互联网的创新模式、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凸显节约资源,绿色出行的社会效益,当大家纷纷为“摩拜单车”的共享便捷、酷炫造型等点赞时,巨额的成本投入、竞争环境激烈、车辆被不当使用、甚至恶意损坏,骑行者吐槽“车太重了”、频出的技术故障等也让人们怀疑。“摩拜单车”出来后,叫好和唱衰声都有。
              (1)你是否看好“摩拜单车”的前景?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其理由。
                    “最后一公里”,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而且关键性的步骤,追求管理与服务中善始善终、重视末端、重视细节、重视衔接。近年来,“最后一公里”概念逐渐被一些行业使用, 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在现实生活中,你有哪些“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体验和认识,请列举一事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摩拜单车”除外。
              “最后一公里”问题事例解决办法
              例:在校课堂学习遇到困难,听不懂难点教师录制微课,学生在家通过微课继续学习,突破学习上的“最后一公里”
              (请勿在此处答题)
              (请勿在此处答题)
            • 2. 1981~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随后近20年里,中国女排步入低谷,不仅丢掉了亚洲冠军,而且输日本、输泰国、输韩国竟成了家常便饭,那时的中国女排,连参加大奖赛总决赛的资格都没有。在2015年9月6日,女排世界杯最后一轮,中国女排3:1战胜东道主日本队,时隔12年再捧世界杯,重返世界之巅,同时收获了直通里约奥运会的门票。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冠军,也是她们第三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0多年来,中国女排经历了由“辉煌到低谷”,再由“低谷到辉煌”,其中哪个阶段属于发展?请说明理由。
              (2)请运用事物发展的趋势及道路的理论,分析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
            • 3. 改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和互动至关重要,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协调,使改革更加科学系统,富有成效。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注定充满荆棘,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期望更高,改革的迫切性也更强。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对此要有足够思想准备。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改革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我们深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快马加鞭。
              结合材料,运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改革?
            • 4. 诺贝尔文学奖从1901年开始奖励某些领域有杰出行为和贡献的人士,鲁迅、老舍、巴金等先后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在2012年里,莫言终于代表中国文学得到了诺文学奖的最终肯定,这足足等了111年啊! 这当中有错过的,有遗憾的,有阴谋的。从先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近代文学--现代文学。中国籍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册上留下名字,意味着中国文学进入一个新起点,是对中国现代文学肯定,也证明了中国文人那颗勇敢坚持的心! 莫言的作品将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将传统历史文化与现实有机结合,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创新,是作家经过二三十年探索的不朽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谈谈莫言作品及中国文学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日益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某些人的信仰迷失,信念动摇的等现象,倡导“24”字核心价值观是立足实践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化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深厚滋养,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能够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定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付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针对当前出现的某些人的信仰迷失、理想信念动摇、诚信缺少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将成为激励中华儿儿女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作为即将毕业的当代高中生,就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提出两点要求。
            • 6. 绿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色。
              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依据。
              2015年12月7日,北京市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某校高二(1)班同学就“是否支持购买纯电动汽车”展开讨论。

              (2)结合上述同学的观点,你赞成还是反对购买电动汽车,并运用至少两个哲学相关知识说明其理由。
              践行绿色生活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主人和主角。某小区居委会拟组织一次“践行绿色生活”的志愿者服务。
              (3)列举你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的两个实例,并结合该小区志愿者服务主题,提出一条宣传动员口号。
            • 7. 如果说中国制造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主要是依赖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物质的力量;未来的中国制造,更多需要智慧、创新等精神的力量。中国制造必须要走向“中国智造”,实现中国制造升级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中国智造”将走怎样的道路。
            • 8.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
              (1)结合材料,运用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其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借鉴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 9. 2010年12月11日凌晨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终于在落下帷幕。会议进行的可谓是举步维艰。日美两个国家在谈判桌上面,公开表达了他们的倒退的立场,但是整个气候谈判的进程,不能也不会被他们所操纵,谈判的主流仍然是努力取得突破。大会最终还是通过《坎昆协议》,对关键的《京都协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做出认可。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 10.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思考并回答:
              材料一:能源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日本特大地震、海啸引发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后,世界各国纷纷重新审视自己的核能政策。同时,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太阳能和风能虽然极具发展潜力和优势,但目前均存在发展瓶颈,仍非世界能源市场主流。
              材料二: 日本地震“冲击波”影响了正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云集北京的中外学者向日本遇难者致哀的同时,也对日本地震造成的“经济冲击波”各抒己见。中国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说,从短期看,地震会令日本经济放缓甚至重新出现负增长;从中期看,抗震救灾会增加需求,拉动日本经济增长;从长期看,地震加剧了日本的财政负担。这对负债水平已经很高的日本来说,是不利的。
              (1)运用“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知识,说明新事物的发展道路为什么是曲折的以及人类如何对待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中的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