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上联:2+0+1+3+1+4=11(光棍),下联:2-0-1-3-1-4=-7(夫妻),横批:201314(爱你一生一世)。上联说做人不能用加法,只索取,结果是孤家寡人。下联说与人相处用减法,讲奉献,人生不孤单,有舍才有得。横批:一生一世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从人生观的角度看,这一对联告诉人们,人生的真谛在于实现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C.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D.理想与实现的统一
            • 2.

              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史蒂芬·沃尔特针对爱德华·斯诺登逃离美国避难一事,在社交网站“推特”上说,“如果斯诺登是中国人或伊朗人,泄露了他们国家的机密,而在美国寻求政治庇护,美国政府想必不仅会让他避难,还会将其视为英雄”。这说明

              A.美国政府对事物的评价没有衡量标准
              B.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C.利益立足点影响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D.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 3.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这是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的张米亚老师写下的一句歌词。在地震中,正是他的“一对翅膀”,护卫着两名学生安全脱险。因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最后不得不含泪将之锯掉,救出孩子。大震中,张老师的妻子、同是该校老师的邓霞和他们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这表明(   )

              A.人的自然性制约着人的社会性
              B.自私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C.人的自然性渗透着人的社会性
              D.人生价值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 4.

              (4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 年 3 月,教育不印发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鼓励学校充分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某中学拟定教育活动方案,节选如下:

              (l)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弘扬闽商“善观时变,顺势而为”精神的依据。 (12 分)

              (2)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角度,解读闽商“敢冒风险,爱拼会赢”精神。(9 分)

              (3)有同学认为,领会了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也就领会了中华民族精神。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评析该同学观点,并指出评析过程所应用的辩证思维方法(答一种方法即可)。(12 分)

              (4)运用《政治生活》“公民”的有关知识,结合表中“教育重点”内容,为青年学生如何共筑中国梦提出三条建议。(9 分)

               

            • 5.

              人生由两条路汇聚而成,一条用心走,叫梦想;一条用脚走,叫现实。心走得太快,现实会苍白;脚走得太慢,梦不会高飞。由此可见

              A.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的关系
              B.梦想与现实相互作用
              C.梦想对现实起到促进作用
              D.梦想都是未来的现实
            • 6.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2012年山东省开展“山东好人,每周之星”推荐评选活动。胜利油田退休工人谢树华就是“山东好人”之一,他好事干了一辈子,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琐事,诠释了他“做好事,就快乐”的幸福生活。

                  材料二 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学习的通知。“我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我们有中国人最美好的传统——善良。”张丽莉老师以勇敢的护救谱写了美丽动人的人生诗篇。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向张丽莉学习活动,就是要大力弘扬她热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情怀,以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共同书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史诗。

              (1)谢树华的事迹对我们青年学生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何启示?(10分)

              (2)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张丽莉的崇高情怀。(10分)

              (3)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为有效开展学习张丽莉活动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6分)

               

            • 7.

              古有文人墨客见到文物大发感慨,题字刻画以示纪念,有些题字刻画不但没有破坏文物的价值,反而成了文物的一部分被保存下来。今有在文物上刻“XX到此一游”,却成为人们批判的陋习。这说明

              A.对同一确定的对象真理不只一个
              B.真理因包含着谬误成分而实现双方转化
              C.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不同时代的主体对同一行为总是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 8.

              建成于1608年的甘肃某古城,曾是护城河环绕,河宽水深,城外方圆几十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川沃野,城背后山林茂密,可潜藏干军万马。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态恶化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迫使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古城的人口从1300多人锐减到100多人。从这鲜明的对照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人们的价值观不同,改造世界的活动不同

              ②人们的认识能力不同,改造世界的效果不同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古人能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9.

              27 年的牢狱之灾,一生无数的挫折、浑身的伤痛。“生活的意义不是我们曾活着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而在于我是否为其他人的生活带来了变化” —— 这一经典信念成为导航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漫漫自由路的明灯。这表明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②应在勇敢地牺牲自我发展前提下去奉献社会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④要以顽强的意志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高考英语降分的方案,因为事关高考改革的方向,在H地区也激起巨大的争议,赞同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支持英语降分的人认为:

              “在高考的指挥下,英语和语文、数学有并列地位,实际上是语文地位最弱。英语则因非母语难掌握而成为学生用功甚巨的科目。由此造成一种怪状,中国人写不好汉语不必在意也不必脸红,而考不好英语,却事关重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并非取消英语,而是将英语拉下神坛,还回其工具属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不会使穷孩子不利。”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否有深度掌握英语的必要,将取决于个人需要,无须每个人都以熟练掌握英语为假想目标去用功。”

              ……

              反对英语降分的认为:

              “削弱英语地位会加剧教育‘贫富分化’。”

              “如果中国的公立教育持续削弱英语的地位,只会导致精英群体更快逃离应试教育体制,更早出国留学去。”

              “融入全球化经济竞争是发展的必然之路,在这一背景之下,以弱化英语地位的代价来抬升所谓国学,实在不是智慧之举。”

              ……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高考英语降分?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2)新民网评论员指出:中小学英语教学因为重视分数,忽视语言交流功能,近年来饱受公众质疑。改革现有的僵化教学模式,让英语回归语言交流工具,比降低英语考试分数更重要。结合材料,说明改革英语教学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信号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12分)

              (3)尽管人们看法不一,但都应秉持对教育公平的正确价值取向。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议中应该坚持怎样的方法论原则。(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