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前,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可持续发展环境堪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阻力加大,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重大疫情、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日益突出,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金融安全问题交织,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为此,2016年9月13日召开的第71届联合国大会将主题定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改造我们的世界”。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以实际行动支持欧洲摆脱欧债危机,帮助发展中国家抵御金融风险。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倡议和机制建设,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产品。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今时代主题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在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近年来,贫困问题己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请你为联合国在解决全球贫困问题方面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 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材料一 从国家体量上看,G20成员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7%,总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经济方面的部分数据(参考世界银行2014年数据)如表一:

              材料二  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峰会在杭州举行。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贸易投资增长下滑,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等挑战,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提出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结合材料分析G20杭州峰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将“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定为今年峰会主题的原因。

            • 3.

              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峰会在杭州举行。期间,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领导力,提供了合理的经济方案。本次峰会召集了更多的国家,集思广益,共同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活动中来;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将为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以强大的兼容力、吸引力、整合力,促进各国互利合作、扩大开放,促进实现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共赢格局;中国积极担当全球治理的改进者、跨境产业合作的传递者、复杂交易的撮合者、国际资本技术要素的集纳者、南北合作的搭桥者。本次会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不仅有意愿,也有能力成为世界经济的“攒局人”。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能够成为世界经济的“攒局人”的原因。 

            • 4.

              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举办。C20作为全球经济合作论坛,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合作平台,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

              材料一: 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贸易投资增长下滑,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等挑战,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提出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

              材料二: G20杭州峰会首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并发起支持非洲和救不发达国家工业倡议,着力解决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问题,就是为了实现利益共赢联动,打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增长的新格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将“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定为今年峰会主题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国际社会知识,阐明C20杭州峰会召开的意义。

            • 5.

              继“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倡议之后,全球经济舞台上,中国又亮出一张新牌——国际产能合作。

              材料一   构建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一是多打组合拳,将装备、技术、管理、标准和资本尽可能多地“打包”,与合作对象深度融合;二是改变过去“短单”太多局面,将产能合作、产业链形成“长单”;三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加速转向技术甚至高科技服务型产业;四是对一些产能不强同时国内需求有限的国家,可以为其产品提供一定市场。

              材料二    中国资本输出要有全球胸怀、全球视野。国际产能合作需具备的条件:一是两国之间的政治沟通要顺畅;二是要兼顾对方国家的经济总体发展,不能仅仅从自己单方面营利性的角度考虑;三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将来是要在全球起引领作用的,要考虑国家形象和大国责任。

              (1) 25、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健康发展。 (2) 26、结合材料二,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推动国际产能合作要有全球胸怀、全球视野的依据。
            • 6.

              33.   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疑虑,称其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尹卓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全球化时代的高度开放性,不仅在地域和国别上开放,也在合作领域与项目上开放,其本质是倡导建立一个共同合作平台,体现的是和平意图,把它同马歇尔计划相比,完全是历史上的无知;中国本着与邻为善、富邻、睦邻的原则,希望建设一个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共同利益平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势力范围,不干涉地区国家内政,与其他既有地区机制和倡议并行不悖。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怎样才能增信释疑?(12分)

                               

            • 7. 2015年5月16日,我国外交部部长在与克里的会谈中表示:对于南海问题,中方一贯主张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 依据国际法,通过直接当事国的协商谈判,以和平和外交手段寻求妥善解决, 针对国外某些媒体对我国在南海做法的担忧,我国外交部重申,中国政府历来都明确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

              运用“当地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永不称霸的正确性。(10分)

            • 8. 中国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举行了阅兵式等纪念活动,目的是要让人们更好地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向51个国家发出邀请,除日本、菲律宾外49个国家接受邀请,表示将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高级官员出席我国阅兵式。

              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49个国家接受邀请参加我国阅兵式的原因。(9分)

            • 9. 2015年6月29日,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举行,50个国家首批签字。习进平主席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离不开世界,中国也愿意为国际发展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中国愿同各成员国一道,将亚投行打造成专业、高效、廉洁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共同为促进亚洲的世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美国报纸评论称,说服许多西方国家加入亚投行,本身就是中国的成功,是北京为试图成为“负责任、建设性的国际社会成员”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是“负责任、建设性的国际社会成员”的看法。(8分)

            • 10.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走向世界迎来了新的契机,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外交场合亲自推销中国高铁,中国高铁“走出去”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开启了“高铁外交”的进程,作为外交政策.中国把东南亚,中亚国家等邻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作为高铁推销的对象,构建以中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经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高速铁路合作关系,合同总额为260亿美元,受中国高铁不断取得成功的带动,目前全球都涌动着一股高铁热.世界各国纷纷拟订了高铁发展规划,全世界正在进入“高铁时 代”。

               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政府积极开展“高铁外交”战略的依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