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王洪全曾是工人,1993年响应国家号召,与女儿调换身份:女儿进厂,他则户口迁回村里当起农民,继续耕种女儿的承包地和自留地。他曾交税纳粮,履行了农民的全部义务。一直以来,他既享有土地承包权,又拿着作为退休工人的养老金。5年前,当全村分配征地拆迁补偿时,镇政府指导村委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其村民资格及是否享有土地承包权进行民主表决。民主表决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同意“剥夺”其村民资格和相应的征地补偿款。他不服村委会的决定,随后开始了漫长的维权之路。最终,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判决:村委会民主投票“剥夺”王洪全村民资格违法无效,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具有法定效力。

              (1)请谈谈你对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认识。(6分)

              (2)案例对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有何启发?(6分)

               

            • 2.

              (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13年3月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领导人第五次会晤。首访俄罗斯,着眼的是周边环境和大国关系;出席金砖峰会,着眼的是当今世界快速上升的新兴力量;访问非洲三国,着眼的是发展中国家这一中国外交的根基。这次开局之旅,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充分结合。

              (1)指出我国与俄罗斯的国家管理形式。(2分)

              (2)结合材料,以“继往开来、影响深远的外交开局之旅”为题写一篇小评论,请列出要点。(8分)

               

            • 3.

              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005年7月10日向社会全文公布物权法草案,征求广大群众对草案的意见。这是我国自1954年宪法向社会征求意见首开先河以来,向全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的第十二部法律草案。作为与民众关系极为密切的一部法律,物权法规范、调整和保障小到一粒纽扣、大到一幢房屋等涉及所有权归属的问题。到8月20日,短短40天中,全国各地群众就通过媒体和邮件提出意见l1543件。“开门立法”的物权法草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谈谈你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认识。

               

            • 4.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3项措施: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1)结合材料分析上述措施的重大意义。

              (2)我国的政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仍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请你谈谈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政治制度?

               

            • 5.

              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政治宣言。不仅国务院将根据十七大会议精神制定《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提交到在2007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请大会审议,大会审议通过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成为指导2008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而且十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还将向大会推荐国家领导人选。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中的有关知识回答:

              (1) 国务院根据十七大会议精神制定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什么要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报告、并请大会审查、批准?

              (2)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是如何实现的?

               

            • 6.

              某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上取得显著进展。市人大规定,凡是与市民关系密切、涉及面广的立法,都应公开征集市民参加立法听证会,对立法方案进行审议,接受市民和专家、学者到会发表意见。该市在制定《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立法听证会还首次通过媒体公开征集参加者和旁听者,引起广泛反响。立法越来越走近市民了。

              (1)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假设你要参加《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立法听证会,就其中关于“优秀历史建筑的维护整修义务完全由该建筑的所有者承担”这一规定发表意见,你认为你应该准备哪些方面的材料?

               

            • 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民主、文明事业的贡献。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 8.

              申纪兰是迄今我国唯一的一位参加过一至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从25岁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到现在,申纪兰用她半生的时间,见证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1953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民主选举中,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25岁的申纪兰享受了当时只有县长才有的特殊待遇,骑着一头毛驴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山沟,带着父老乡亲们的殷切嘱托,她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申纪兰和1211名全国人大代表审议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表乡亲们投下了神圣的一票,履行了一个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在她参加过的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中,申纪兰印象最深、永生难忘的还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很自豪地说自己是农民代表,要一直为中国最大的群体——农民说话,要实实在在反映农村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她曾经是山西一个“没有土,到处都是石头”的贫困山区农业合作社的生产队长。当她的姐妹们还为不幸的婚姻和沉重的家务而痛苦时,她提出了妇女应该和男人享有同样的工作权利和报酬。她的建议被采纳。新中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男女同工同酬。

              (1)申纪兰印象最深、永生难忘的为什么还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申纪兰的建议能够被采纳并写进新中国的《劳动法》说明了什么?

               

            • 9.

              (13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荒漠化的面积越来越多,耕地、森林锐减,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城市缺水,空气污染严重等。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而丰富的资源储备、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又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守环境伦理要求。

              (1)请回答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分)

              (2)怎样才能使人们遵守环境伦理要求?(9分)

               

            • 10.

              (13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11年3月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庄重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民主主导、各国家机关全面配合、亿万人民积极参与的结果,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材料体现了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其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阐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坚持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