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活力与担当。
              材料一:

              注:入世以来,中国每年平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约l400万个就业岗位;由于进口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美国消费者过去l0年共节省开支6000多亿美元,欧盟每个家庭每年可节省开支300欧元。
              (1)简析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入世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与摩擦并存。尤其是近两年来,在频频来袭的经济“寒流”中,各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新呈现抬头趋势,为经济回暖制造了一系列障碍。我国东南沿海某外贸大省,
              2011年上半年共遭遇“两反两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案件14起,涉案金额8012亿美元,涉案企业234家;与去年同期相比,涉案金额增长1.32倍。
              (2)假如你是其中一家涉案企业的负责人,面对国际竞争中不公平的待遇,你认为企业怎样做,才能既维护自身利益,又能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十年来,中央政府多个部门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使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与入世承诺相一致;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知识产权立法修改工作,目前已完全符合世贸组织的要求。中国主动承担与自身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力促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履行承诺的同时,中国全面享受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用足用好世贸规则维护国家和产业利益,有力推促了现代化建设。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三中我国入世后的各种举措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世界的目光正在聚焦中国、聚焦上海。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世博会在上海隆重上演。最终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达到246个。迎世博600天行动开始以来,上海市政府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重点组织了城市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策划开展了“世博进社区”、“世博企业行”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还组织了“文明交通”、“文明餐饮”和“邻里一家亲”等主题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文明的软硬环境迎接世博会。
              申博成功8年来,上海市民全力支持、全情参与;迎世博600天行动启动以来,上海市民更以实际行动作答:“办好世博会,2000万上海市民都是东道主。”从200万到2000万,申城市民人人都是“志愿者”。上海世博会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志愿者人数最多的世博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上海市民应该如何努力为世博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民以食为天,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是食品消费的的最低要求。但现在市场上的食品连这样的最低要求也达不到,“毒食”层出不穷:地沟油染色馒头、农药韭菜、有毒猪血、瘦肉精、牛肉膏、香精茶叶、尿素豆芽、硫磺生姜……。食品安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网友“闻讯”认为,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在生产经营者,如果每一个食品生产经营者都诚信自律,就可以夯实食品安全基石。但是,现在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往往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弃诚信和道德而不顾,甚至铤而走险,恣意妄为,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危害人民利益。
              结合网友“闻讯”的观点,请你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对生产经营者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材料一: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于1月29日正式公开征求民意。征求意见稿用“搬迁”取代了“拆迁”,并规定只有因七种“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征收房屋;只有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方可进行危旧房改造……新条例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
              材料二: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处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与国外截然不同的是,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合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在拆迁问题上如何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房奴”现象,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消费者提出合理建议,帮助他们成为理性的购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某单位一女职工听说本单位领导有经济问题,便进一步夸大事实,四处散布该领导受 贿数万元,闹得满城风雨,直到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专案调查后,方澄清事实。事后有关部门找她谈话,指出她的错误,她却振振有词地说,《宪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监督权,拒不认错。
              假如请你做这位女职工的思想工作,你准备怎样对她说?请简要写出你的谈话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重申: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材料一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3752公里海岸线、125个天然深水港湾、750种鱼类资源,居全国前列,拥有“港、渔、景、涂、能”五大优势资源,海洋潮汐能可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约占全国潮汐能的40%……福建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福建海洋开发战略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将对福建海洋开发、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特殊支持。做足“海峡、海湾、海岛”这三篇文章,进一步壮大海洋经济规模,注重海洋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为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福建省发展壮大海洋经济的经济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精神,如果政府邀请你参加制定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你应如何参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与台湾各界的往来,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活力。要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妈祖文化等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加强对妈祖信俗、南音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的保护,进一步提升闽台缘博物馆功能。支持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试验区,加快海峡客家论坛中心和客家始祖文化园建设。深入开展两岸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方面交流互动。推动宗亲文化、宗教、民间信仰的交流,推进闽台族谱对接,吸引更多的台湾同胞来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
              (3)请你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为两岸文化交流与发展提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建设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2010年1月30日,国务院公布的“新拆迁条例”征求意见稿,即《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新拆迁条例”在许多方面有所调整:

              注:强制执行,是指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根据执行文书的规定,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的一种强制性的措施。
              (1)“新拆迁条例”中的诸多调整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我们是国家主人。国家征收我们房屋,就应该满足我们的要求。”请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躲猫猫”、“楼脆脆”、“蜗居”、“蚁族”等网络热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网络开辟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新生活。在这个新的生活平台上,有“洗具”(喜剧),也有“杯具”(悲剧)。针对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侵权、隐私、责任等问题,某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实行网络实名制”的议案。上网者在参与网络论坛、电子商务等活动中,是否必须以本人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注册、登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是否赞成网络实名制”为主题召开辩论会,请你参与其中。
              场景一

              (1)请你站在其中一方的立场上参与辩论,结合《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论证本方的上述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二

              (2)请你继续参与辩论,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支持“场景二”中本方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三

              同学们:大家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网络实名制,都无法回避网络对我们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面对五彩缤纷、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我们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3)请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我们怎样才能过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2010年9月2日,互联网迎来了41岁生日。41年来互联网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据统计,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有人称,从信息发布的角度看,中国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也就是每一个国民都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即时传播自己看到的、遇到的社会信息。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和政府部门应如何面对“全媒体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