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 2.

              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高达2.47亿,占总人口的18%。一直到2025年,我国流动人口将超过3亿,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但是在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他们依然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的差距。坚持共同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用经济生活中“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缩小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 3.

              材料一 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60%左右,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大约为40%,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低于40%。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信息。



              (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说明如何实现材料二中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教育部最新消息,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795万人,我国已连续三年实现毕业生就业创新人数“双增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一直以来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材料二 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制约就业的因素

              具体表现

              观念因素

              93%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创业

              区域因素

              78%的大学生不愿意毕业后去西部就业

              能力因素

              55%的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信息因素

              29%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

               (1)分析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济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政府和劳动者的角度就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 5.

              材料一我国某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度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2008

              8 472元

              3 525元

              2010

              9 422元

              4 750元

              2012

              10 493元

              6 250元

              2014

              15 781元

              8 865元

              材料二某咨询公司的统计显示:中国富有群体持有的现金水平很高,大约占他们个人全部财富的70%,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大约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而在这些富有的群体内部,又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手中。地区收入差距更加明显: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是西部落后地区的10倍以上。社会财富分配的悬殊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 6.

              第十一次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开幕辞《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5点主张:一,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二,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调整政策思路,做到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并重,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三,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不断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优化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恪守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加强投资政策协调合作,采取切实行动促进贸易增长。五,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世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左右、超过公认的0.6“危险线”。通过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等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1)如何解读“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的经济意义?



              (2)为促进世界包容性发展,特别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 7. 材料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京召开。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几大任务,其中: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做好就业和扶贫,充分发挥好政府保障社会公平的职能。二、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简要说明材料如何体现我国财政的作用? 

              材料二 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分配不合理。

              (2)请你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 8.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6年上半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GDP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总量

              340 637(亿元)

              13 649(元)

              6 050(元)

               

               

               

               

              同比增幅

              6.7%

              6.5%

              6.7%

               

               

               

               


              注:2015年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不到40%,国际惯例一般最低在60%。


              材料二:截至2015年底,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吸纳就业人员2041万人,比上年增长6.0%;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2.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并针对反映的经济信息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

            • 9.

              材料一:2016年3月,“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即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长寿企业的工人普遍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热衷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这种特质被称之为“工匠精神”。目前,我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很多企业相对“短命”,近半数的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半年我国一些企业一味追求“短、平、块”的即时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企业和产品的品质灵魂,从而造成企业“死亡率高发”。

               材料二:西藏自治区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实现“三个突破”。总量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上缴税收力争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比重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上缴税金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80%以上;规模上非公有制骨干企业达到100个以上,上市公司达到10个以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弘扬“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说明西藏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义。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材料一:如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央已作出明确部署。其中,有三大要点尤为值得关注:

              ——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相机、灵活调控,把握好重点、节奏、力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

              ——要持续深化“放、管、服”和财税、金融、创新、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

              ——要坚持引导市场预期,提高政策质量和透明度,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特别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民间投资,改善企业微观环境,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材料二: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主题,审议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一一《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千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会议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目的,也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中央部署是如何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依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