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6分)阅卷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状况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103年

              新能源汽车销量(辆)

              7181

              8159

              12791

              17642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

              0.04

              0.04

              0.06

              0.08

              备注:1.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插电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

              2.2013年部分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美国为0.6%,日本为5.17%,法国为10.78%。

              材料二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近年来,中央财政直接补贴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终端消费,通过政策引导,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支持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创新,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列入地方考核内容。

              材料三  2010年以来,受国务院委托,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广泛征求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12年7月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就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产业发展目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明确了政府在提供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责任。

              (1)揭示材料一(含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国家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原因。(10分)

              (3)分析材料三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12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1:我国基尼系数2008年为0.491,2009年为0.490,2010年为0.481,2011年为0.477,2012年为0.474,2013年为0.473。

              注2:我国GDP增速2008年为9. 6 % ,2009年为9. 2 %,2010年为10.4%,2011年为9. 3 %,2012年为7.7%,2013年为7.7%。

              材料二2014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国民经济总体依然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确实比较复杂严峻,发达经济体企稳回升的步履蹒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多种矛盾交织。面对这种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央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国民经济才呈现出稳、进、好的态势。全年万元GDP能耗比上一年下降3. 7%。政府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防止了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

              (l)描述材料一的经济信息。(4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解决我国基尼系数过高问题提出政策建议。(6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6分)

               

            • 3.

              古话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随着电视剧《老有所依》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关注和热评。晓涛一家就此发表看法。

              注:居家养老是指老人居住在家,由社区等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是指在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养老。

              (1)有人认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重冲击,我国传统的孝文化已经过时了,必须剔除。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给予评析。(8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经济意义。(8分)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必须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8分)

              (4)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应如何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 (8分)

               

            • 4.

              (31分)

              材料一

              注:2012 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

              控制标准参考值。

              材料二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审计署于2013 年8 月至9 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5.44 万名审计人员,按照“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中央、31 个省和5 个计划单列市、391 个市、2778 个县、33 091 个乡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并于2013年12月30日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材料三  从债务资金投向看,截止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支出投向情况如下:在已支出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1188.77 亿元中,用于市政建设项目支出37935.06亿元、土地收储项目支出16892.67亿元、交通运输实施建设项目支出13943.06亿元、保障性住房项目支出6851.71亿元、教科文卫项目支出4878.77亿元、农林水利项目支出4085.97亿元、生态建设项目支出3218.89亿元、工业和能源项目支出1227.07亿元。这些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支出总计87806.13 亿元,占87.98%。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知识分析审计机关监督政府性债务的必要性。(12分)

              (3)面对人均将近2万元的政府性债务,有人说:“既无内债,也无外债一身轻是最理想的财政收支状态。”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说明政府合理举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3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德两国尽管都是以基督教为主体信仰的国家,近代都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但却是世仇宿敌。且不说高卢人与日耳曼人上千年的敌对,仅近现代法德之间便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交战。二战后法国担心德国东山再起,威胁自己,主张把德国建成像1871年以前那样松散的联邦,但遭到了美、苏的抵制。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德国进行了社会改革;法德也认识到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冲突与对抗不利于欧洲的强大和各自经济的发展;五六十年代,西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此,l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两个民族达成了谅解,言归于好,l963年两国还签定了合作条约。

                                                                  ——《世界近现代史资料汇编》

              (1)有人认为,材料一法德之间关系的变化再次说明“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和我国对外政策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0分)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先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为全体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这种制度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国家的社会稳定,而且为其高质量的劳动力再生产创造了条件,使欧洲企业在世界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上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但欧洲实践表明,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也会产生诸多问题:一是巨额的保障支出加重了各国的债务负担;二是高福利支出导致高社保缴费水平、高劳力成本和高企业负担,在全球化压力下使欧洲国家长期竞争力日渐丧失;三是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使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堪重负,加大了危机的应对难度。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盟成员国已经普遍认识到,必须对原有的社保政策体系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西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10分)

               

            • 6.

              (30分)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经济升级和社会转型。

              材料一      2008年--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注: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 7.8 %

              2008年--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构成情况       (单位:元)

              年份

              城镇居民收入构成

              农村居民收入构成

              工资性收入

              经营净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2008

              11299

              1454

              387

              3928

              1854

              4302

              148

              397

              2009

              12382

              1529

              432

              4515

              2061

              4404

              167

              483

              2010

              13708

              1714

              520

              5092

              2431

              4937

              202

              549

              2011

              15412

              2210

              649

              5709

              2963

              5940

              229

              701

              材料二 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变动在财富分享方面的反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达到惠及更多百姓的目的,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全过程和深层次来把握,需要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加大“三农”投资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实施一系列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领域的“顶层设计”。 

              (1)指出材料一中图12和表2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运用财政、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分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4分)

              (3)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依据。(10分)

               

            • 7.

              材料一 下列二幅图画。

                

              图1: 城镇居民收入                         图2:“花木兰求职”

              材料二 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全国人大代表纷纷说:“‘两个同步’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的具体指导,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材料三 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粤东某市,一位尝到种茶甜头的老民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80年代我看到油茶有发展前景,便宜凭着热情和经验,大种老品种油茶,因产量低,近乎亏本;90年代,我看了很多农业科技书,按照书上的介绍去做,也没多少收获;进入新世纪,我认真研究了茶山土质酸碱成份,引进了新的油茶品种,并根据土质、气候特点来施肥和管理,终于摸索出一条种茶致富之路。”,他的成功之路还在当地通过电视台作了宣传。

              (1)材料一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我国居民真正实现收入倍增计划。(12分)

              (3)请分析材料三所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12分)

               

            • 8.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态势。(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注重“富民”的经济意义。(10分)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富民”的途径与措施。(12分)

               

            • 9.
              【题文】(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材料二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11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发表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指出:“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利率、减轻企业税负等措施,最近又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中国愿继续积极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加大对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表明“中国愿继续积极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政府确定的十项措施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8分)
              (2)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政府确定的十项措施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7分)
              (3)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主张“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政治学依据。(5分)
              (4)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通力合作 共度时艰”遵循的方法论原则。(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