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我国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在一些产品尤其是高耗能产品上存在的成本剪刀差。这给我国国内企业的启示是

              ①降低人力成本,以社会效益为出发点 

              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③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科学论证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 500亿元,将通过以下五个渠道筹集:①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②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③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④地方政府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的政策支持力度;⑤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材料二  2014年2月4日人民网载文指出,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然而一些地方非法占用土地的现象愈演愈烈。在大量违法用地的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地方政府所为。安徽省某县近年来采取少批多征、未批先征等手段,违法占用农民耕地千余亩,引发冲突,造成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极度紧张。一些群众认为,这些被占用的土地设为开发区和工业园,名为发展经济,其实就是圈地炒地皮。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哪些影响。(14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建设法治政府。(12分)

               

            • 3.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11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问题”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材料二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A镇依托当地有机农业园区的优势,建成第5代冬暖式温室4000多亩,总规模达到1万多亩,每栋温室配备看护房、沼气池、猪舍、卷帘机等,实现了设施自动化与生态农业的相结合。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亩均收入在3万多元,实现当年投资,当年收回成本。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由镇上的蔬菜合作社运作,及时掌握销售信息,统一组织建设,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经营销售,农民实现了“不用出家门,拥有聚宝盆”的多年梦想。还建设了1万平方米高标准示的蔬菜专业交易市场。通过建立灵活高效的“产业党建联动区+合作社+基地+市场”蔬菜产销体系,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党中央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探索过程中体现的执政思想及其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A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假设你是A镇合作社的经营者,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14分)

               

            • 4.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以来,“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今天,“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案例

              《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示例:某公司基于客户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购买行为,如客户的购物车中所收藏的商品、客户喜欢的商品、浏览或购买的商品等大数据分析给客户个性化推荐建议或广告,实现了销售额巨大增长。

              进行个性化消费需求定位,制定营销战略,实现适销对路。

              A公司综合各地需求、高速公路收费状况、道路等级、天气季节、配送中心辐射半径、不同市场的售价、各地人力成本、甚至突发性的需求等大数据进行配送,实现最大限度的节约物流成本。

              B公司在汽车上添加大量传感器和处理器,成功聚合了客户反馈信息,不断探索最佳工艺,设计新产品。

              C公司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在全球优化供应链和市场,成功实现跨国经营

              D企业则凭借技术优势进入竞争对手的网络搜集数据,在商战中赢得主动

               

               

               

               

               

               

               

               

               

               

               

               

               

               

              (1(1)请根据示例,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数据”技术革命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经济影响(14分)

              材料二  大数据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运用好大数据,这对形成多元互动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大数据挖掘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国家没有设置与“大数据”相关的管理协调机构,快速反应机制不健全;缺乏相关规定和数据标准,对违法滥用数据,特别是对跨境违法活动治理困难;由信息网络系统所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水电、交通、金融、商业和军事等庞大数据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甚至一些外国政府和企业利用其技术优势威胁我国安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如何通过“大数据”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同时又能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化解上述风险?(12分)

               

            • 5.

              当前,新型城镇化正在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的生活创造空间。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能够推进消费主导转型与改革,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成为我国未来五年到十年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新型城镇化对我国转型发展发挥作用的途径有(   )

              ①农民转为市民→从事非农产业→收入增加、消费扩大→结构优化

              ②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规模扩大 →经济总量增加→经济增速加快

              ③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建设投入增多→经济规模扩大→经济发展

              ④劳动力从农业流出→农村土地集中→规模效益提高→农村现代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6.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12分)

              (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10分)

              (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4分)

               

            • 7.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要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

              ①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②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③加快培育开放性经济发展新优势

              ④努力提高国际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8.

              (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我国金融的垄断主要表现在:一是准入垄断,市场封闭。我国金融体系的准入门槛高,民间资本、外国资本很难进入。二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率市场化没有完成。存货款利差大(我国存货率利差在 7 %左右波动,发达国家利差一般为 1 % ) ,银行利润有保证,为社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的中间业务的创新动力不足。

              ——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普惠金融发展迟缓。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经突破50000万,但是,在目前体制下,商业银行很难给它们提供融资及其他金触服务。

              ——互联网金融以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的特点快速发展。以余额宝为例,其总规模已由去年底的 1853亿元升至目前的5000亿元以上,用户数则量超过8100 万。由于缺乏必要监管,互联网金融在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也带来巨大风险。

              (l)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4 分)

              (2)既要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又不能让金融成为可能带来灭顶之灾的滔天洪水。为此,我国国家机构应如何发挥各自的职责? ( 12 分)

               

            • 9.

              (26分)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 2004年以来,湖北省中部J市把城镇化作为推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注:据统计,我国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增长1%;每建设一平方公里的市政设施,可以拉动投资1. 5亿元;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可以拉动消费2. 5万元。

              材料二  J市从2004年起推动城区南移,十年问,该市原市区南部毗邻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该市城区南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14分)

              材料三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J市部分人大代表在对南城区调研中发现,城区南移一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如与原有市区居民相比,进城务工人员在就业、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标准低、门坎高、障碍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区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上述难题,也成为该区居民的普遍心愿。

              (2)2014年1月该市召开了八届人大二次会议。讨论决定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市人大代表,你应怎样履职尽责,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并简述政治生活依据。(12分)

               

            • 10.

              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速要在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①是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线的要求②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内生动力 ③可以引导绿色消费,促进低碳发展 ④意在发挥消费的导向作用,实现发展生产这一再生产过程的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