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主要措施有: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多次及时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强财政、税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简化审批手续,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阅读材料,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要实现以上这些目标,国家会运用哪些宏观调控的手段?
              (3)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可以有效地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请问市场调节存在哪些弊端?
            • 2. 材料  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早已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普遍短缺”,取而代之的是旧产能过剩与新供给短缺并存的局面。因此,解决经济深层次问题,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下好供给侧改革这盘棋,既需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这只有形手的作用,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下好供给侧改革这盘棋,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因。
            • 3. 201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从严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开展专项立案监督。起诉福喜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王少宝等44人销售假药案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13240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对81件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重大案件挂牌督办。
              (1)请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出现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原因。
              (2)国家采取哪些宏观调控手段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 4. 材料: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已成为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浙江省提出了“电商换市”,其实质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特别是浙江H市政府已敏锐意识到发展电子商务、促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提出要破除传统市场的路径依赖,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产业来进行培育,加快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大力培育一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商,创新电子商务融资产品和服务方式,加速构建电子商务产业链,不断增强H市发展电子商务的综合竞争力。但是有人认为随着电商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带来网络欺诈、知识产权侵犯等问题。
              运用市场经济相关知识,说明电商经济发展带来的网络欺诈、知识产权侵犯等问题的原因?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手段?
            • 5. 网上购物以其方便实惠成为一种时尚,但高中女生小曹最近在网上购物时却遭遇陷阱。她通过网上银行向某一网站支付920元钱购买一台复读机,拿到货物时却发现是劣质产品。当她打电话向工商局举报此事时,工作人员显得很不耐烦,匆匆回答说:“法律对这方面规定不具体,我们不管!”
              结合材料,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网络购物陷阱存在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综观京津冀区域全局,其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成因和污染源主要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高耗能、污染重的经济结构,导致燃煤、工业污染成为重要的污染源;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使机动车成为重要污染源;环保监督执法措施未予严格执行,企业不按要求安装或安装后不启用除污设备,排污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企业违法排污也是重要污染源之一。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原因。
              (2)结合材料,任选一种主要污染源,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就解决京津冀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 7. 2015 年“双十一”,天猫的总成交金额达到 912.17 亿元,比去年翻一倍。有分析认为, 到 2018 年中国人网购消费在总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 20%.但网络不是万能的,电商的乱 象也很严重。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虚假促销、虚假评价和不公平条款等问题首当其冲。 当然,顾客也变得更加敏锐,发现网购不一定带来最大的实惠,渐渐觉得,无论网购还 是实体店消费,购买到价格公道、质量有保证的商品才是符合“初心”的需求。
              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请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谈谈你对电商乱象的看法。
            • 8. 2013年6月,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某班以“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甲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云南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是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他们找到2013年相关数据并绘制出以下图表:

              (1)概括图反映的经济信息。
              据此,甲组同学认为应该大力开发文化遗产资源。在这一问题上,他们形成了两种观点:
              观点A:当前,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不可逆转。开发文化遗产资源应当从市场中寻求出路,将资源推入市场,实现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
              观点B:文化遗产作为公益性很强的资源,开发的主体应该是政府。政府应该出台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科学规划、审慎管理。
              (2)请从以上两种观点中任选其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进行评析。
              乙组同学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他们以哈尼梯田为例开展探究,在探究中发现:
              哈尼梯田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作,具有丰富的价值。它是哈尼族发展的历史见证,凝聚着哈尼族关于人居环境选择、生态保护、社会结构等方面独特的经验。它是哈尼族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为哈尼族生存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它是红河南岸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根本、和睦相处的见证。
              (3)结合乙组探究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丙组同学通过探究达成以下共识:
              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偏废,既不能片面追求“发
              展”,也不能过分强调保护。要根据各地发展条件,量力而行,区别对待,尤其是那些适合市场的文化遗产更应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开发和保护的各种因素,加强“顶层设计”。
              (4)请你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谈谈对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认识。
              丁组同学在探究中发现,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以下问题:
              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文化保护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部分文物部门保护不力甚至存在监守自盗;文保单位的资金预算不足,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人员比重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联合国组织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国际组织及相关国家的合作亟待加强;部分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存在随意刻画、破坏古迹原貌等行为。
              (5)针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请你提出三条建议,要求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 9. 材料一:表:截止2012年底我国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
              2012年底我国行业产能利用率






              钢铁72%
              水泥73.7%
              电解铝71.9%
              平板玻璃73.1%
              船舶75%
              太阳能58%
              风电67%

              注:①发达国家产能利用率一般在80%以上。我国多项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缺乏核心技术,过分依赖国际市场。
              材料二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摊大饼的方式片面强调做大GDP,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公共资源,引导投资者进入本已过热的投资领域。如何改变现状,政府应该有所作为,而企业也需要政府的帮助和引导。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结合材料描述现阶段我国部分行业经营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简要分析当前我国产能状况带来的影响,并选择政府或企业说明如何在去产能过程中“站好位”。
            •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是对多年来我国依法治理经验的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治理和依法治国规律性认识的深化。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201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打击网络谣言犯罪提供了量刑标准,对网络谣言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2014年,一大批造谣传谣的微博账号、网站被关闭,一批利用互联网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人员被查处,运用法治方式破解网络治理难题,使得新媒体时代网络防谣进入新常态。
              材料二:我国社会主体数量众多,乡镇4万多个,建制村(居)80多万个,登记企事业法人1000余万家。这些基本社会单元的法治化程度,直接决定整个社会的法治化水平。要把法律规定和法治原则、法治精神体现在、落实到各类社会主体的活动之中,首要的要求就是依宪治国,依宪行政。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网络谣言产生的主要原因,并谈谈政府与媒体面对网络谣言所应发挥的作用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就政府如何坚持依宪治国,依宪行政提出合理化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