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世界瞩目,万众关心。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政府“要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彰显法治价值取向。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为发展着力营造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既是中国政府的历史使命,也是对民众的庄严承诺。
              综合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有权不可任性”的理由。
            • 2. 习近平强调:严以用权,就是要竖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耙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李克强指出: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运用“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知识回答,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说明政府应怎样“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
            • 3. 加快政府机构是国企改革的必要条件。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本届政府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武汉市某区率先启动行政权力清理,列出“权力清单”,做到“权力底数明白、职责分工清晰、运行流程优化、职权行为规范、权力监督有力。”
              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在使权力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
            • 4. 材料一:“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许下庄严的承诺: 要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通过晾晒清单,让社会监督,也让老百姓明白,权力不能滥用。
              材料二:权力滥用极易滋生腐败。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反腐异军突起。
              全国网上举报案件数量年均达3万多件。但由于网络开放性强,这也给举报信息的甄别
              带来挑战。在一些贪官落马的同时,网络也存在谣言泛滥、语言暴力、人身攻击、个人
              私怨报复、隐私随意曝光等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政府怎样才能规范地行使权力。
              (2)从民主监督角度,谈谈公民应如何正确地参与网络反腐。
            • 5. 法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是市场良好运作的前提。
              (1)如何让市场起到决定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三张清单勾勒出清晰的路径。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从国家政权机关的角度,就如何才能切实贯彻“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新思维,例举2条不同措施。
              (2)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很不完善:法律规范尚不健全;对市场主体的行政干预过多,市场监管多采取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手段;市场准入和竞争还存在地方保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现象等等。为此,政协委员张某拟提交一份《关于加强市场经济法治化建设的几点建议》的提案。
              运用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就解决上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帮助张某提出1个建议,并说明理由。
            • 6. 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的重大决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把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的第一件大事,紧紧抓住不放,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经过了深入论证、专家评估、国务院审议等慎重研究决策的过程。
              --实现政府权力大“瘦身”,“放”“管”结合,该管则管,该放则放,防止出现政府对于市场干预过多、限制社会发展活力、管理服务效率低等问题。
              --公布权力清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听取社会对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意见。此举被认为是政府“晒”权力清单、亮“权力家底”。’材料二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要处理好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关系。摸着石头过河就是从实践中获得真知:顶层设计是在一定的理论、理念指导下,制定出政策、规划,从上到下,层层贯彻落实。
              据材料一,分析政府在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过程中一系列做法的政治生活依据。
            • 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知识,分析政府在推进依法治国中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何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指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什么,并阐述其在法治建设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 8. 材料一:全国政府性债务规模情况表(单位:亿元)
              年度政府层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债务、下同)政府或有债务
              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2012年底中央94376.722835.7121621.16
              地方96281.8724871.2937705.16
              合计190658.5927707.0059326.32
              2013年6月底中央98129.482600.7223110.84
              地方108859.1726655.7743393.72
              合计206988.6529265.4966504.56
              注:2012 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
              控制标准参考值。
                  材料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审计署于2013 年8 月至9 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5.44 万名审计人员,按照“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中央、31 个省和5 个计划单列市、391 个市、2778 个县、33 091 个乡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并于2013年12月30日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材料三:从债务资金投向看,截止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支出投向情况如下:在已支出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1188.77 亿元中,用于市政建设项目支出37935.06亿元、土地收储项目支出16892.67亿元、交通运输实施建设项目支出13943.06亿元、保障性住房项目支出6851.71亿元、教科文卫项目支出4878.77亿元、农林水利项目支出4085.97亿元、生态建设项目支出3218.89亿元、工业和能源项目支出1227.07亿元。这些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支出总计87806.13 亿元,占87.98%。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知识分析审计机关监督政府性债务的必要性。
              (3)面对人均将近2万元的政府性债务,有人说:“既无内债,也无外债一身轻是最理想的财政收支状态。”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说明政府合理举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9.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原始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当前,过于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动城镇化建设,而不尊重市场规律,盲目扩张工业因区,“被城市化”、“造城运动”时有出现。从乡村变为乡镇,小桥流水不见了;从瓦房变成了楼房,邻居不见了。这样的城镇化抹杀了记忆,割裂了传统,背离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城镇化建设要注意保留原始村貌的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场面镇化建设?
            • 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经济富强是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多年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必将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注:(1)投资率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在20%左右,世界平均投资率为25%。
              (2)增量资本产出率是投资与增量产出之比,简单讲就是每增加1元钱的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投资几元钱。是反映投资效率最重要的经济指标。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增量资本产出率一般为2到3之间。
              (1)如图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解决图中反映的问题,国家、企业应如何作为。请参考范例,完成下列表格。
               国家企业
              资源例: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遵循价值规律,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例:采用新科技,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劳动者 ① ②
              科技 ③ ④
              实现“中国梦”,文化复兴是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再次闪耀光芒。
              (3)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述中华文化复兴的意义。
              实现“中国梦”,政治民主是保障。“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是政治民主的重要表现。有评论指出:要把“权力关进笼子”,还需“把权利放出笼子”。
              (4)从政府和公民角度,分析“把权力关进笼子”和“把权利放出笼子”的关系。
              为实现“中国梦”,习主席号召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的进步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5)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青少年在“圆梦”过程中,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