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在全球政治、经济、气候、安全等各个方面推出一系列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外交空前活跃。
              材料一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到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到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全面阐释我国全球经济治理观,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材料二
                    中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达成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并率先批准该协定。中国政府承诺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并将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明确的节能减排方案,展现了中国追求绿色发展的愿望与信心。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说明为什么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落实《巴黎协定》与我国发展思路的一致性。
            • 2. 材料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于2012年2月访美期间指出,中方尊重美方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希望美方找准与亚洲国家的利益契合点,也希望美方尊重中方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关切。中美应在亚太实现良好互动,共同促进亚洲地区和平、发展与合作。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是什么?为什么?
            • 3.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先后出访20多次,足迹遍及五大洲50多个国家。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迄今,我们已经同75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形式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为国内发展营造了更为稳定、更加友善的外部环境。
                     中国全球伙伴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合作伙伴、全面合作伙伴、战略伙伴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等。如下图:
              新型大国关系美国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
              战略互惠关系日本
              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德国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基斯坦
              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越南、法国、巴西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英国、意大利、西班牙
              合作伙伴关系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波兰
              注:“全面”指的是合作领域不仅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也包括文化、环保、社会等;“战略”则意味着合作层次更高或者着眼点更高,双方从整体上、全局上、核心利益和未来发展趋势上都具有一致性。
                     材料二: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2016年7月12日作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对此,中方多次声明,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没有管辖权,中国不接受,不承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也回应称,不论仲裁结果如何,中国军队将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坚决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应对各种威胁挑战。

                     材料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的。“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中不断克服困难并取得丰 硕成果。重点基础设施工程稳步推进,沿线国家贸易交往愈加顺畅,以新能源、信息技术、金融为重点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医疗等多边合作影响突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备受各方期待。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内容?
            • 4.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阅读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 5. 2015年7月21日,人民网登载习近平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的谈话要点。习近平说,我和奥巴马总统都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各国同舟共济的宏观要求,中美应该也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国际社会也期待中美关系能够不断改善和发展。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中美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性。
            • 6. 2016年6月17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塞尔维亚、波兰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面向中东欧地区的又一次重要外交行动,对促进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欧地区落地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习主席此行是对传统友好国家的一次“走亲戚式”访问,有助于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致力于深化彼此政治互信和互利合作,加强经贸合作,扩大人文交流,进一步增强中国与往访国战略合作水平,既深耕了中国“朋友圈”,也给中国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体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积极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依据。
            • 7. 网络改变世界。科技成就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了“互联网家”概念。“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是精准把握互联网规律,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理念,同时中国首次提出“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则彰显出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依法治网关乎世界安全,人类利益超越彼此分歧,平等、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乌镇就像太平洋上那只蝴蝶,正在扇动翅膀,引领一场更广地域、更深层次的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互联网自普及以来,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是就互联网话题展开国际磋商、平等交流、互惠合作的平台。互联网所具备的开放性,注定网络“共享”必然事关全球,中国一直是推进全球互联网“共治”的践行者;中国互联网发展离不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发展更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结合材料,运用《走进国际社会》中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首次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由。
            • 8.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9. 材料一:朝鲜25日宣布成功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联合国、欧盟、北约等国际组织以及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纷纷呼吁朝鲜遵守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不要进一步采取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行动并重返六方会谈。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此发表声明,全文如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相关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妥善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方将为此继续作出不懈努力。
              (1)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朝鲜核实验为什么会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政府为什么坚决反对朝鲜进行核实验?
            • 10. 材料一:时代在发展,文化在传承。在新的时代中,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愈加深刻。文化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每一个民族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当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利益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材料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RCEP.2016年11月19日,在TPP可能流产的背景下,中国成为秘鲁APEC峰会的中心,中方倡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和RCEP方案将推动中国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力量,并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积极推动“(FTAAP)和RCEP方案”的依据。
              (3)有人说,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利益共同体”是在搞强权独霸,请你举两则事例加以批驳。
            0/40

            进入组卷